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时政京山 >
专访周冬兴:我最敬佩挺着脊梁写诗的京山诗人聂绀弩
来源:京山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4-14    【字体: 】      

 
  天道昏时鬼魅游,啼春鹃血洒荒丘。
  倔奇骨拒阉人态,磊落心蒙黑狱羞。
  金采庙前非自哭,史狐笔下岂身谋。
  清标三十载遥仰,仍是儒林第一流。
  ——周冬兴题于聂绀弩铜像前
 
  4月13日,竹韵汉诗协会会长周冬兴带着百名诗友走进了京山文峰公园,踏寻现代文坛巨匠聂绀弩故乡的足迹。
  绕过文峰塔,在公园幽静的一角,聂绀弩铜像呈现于众人面前。铜像上的聂绀弩神采奕奕,手握钢笔,百年风雨嬗变仍不减文人风骨。
  阳光洒下来,诗友们纷纷走上前去瞻仰、合影。在聂绀弩先生的铜像前,周冬兴颇有感叹,谈起了与聂绀弩诗词的深深情缘。
  周冬兴出生于湖南省的一个诗词世家,自幼研习古诗词。他对聂绀弩老先生的诗词结缘,要追溯到16岁那一年。小时候的周冬兴只爱好古诗,对现代人的格律诗几乎没有涉及,直到在恩师案头看到这样一首诗。
  “两三点血红谁见,六十岁人白自夸,欲把相思栽北国,难凭赤手建中华……”周冬兴现场吟起这首诗,忆当年问起恩师,才知正是京山著名诗人聂绀弩先生的诗作,而且是唯一挺着脊梁写诗的诗人。
  自那以后,周冬兴对聂老的印象就特别深刻。他凝视着铜像说道:“聂老的606首旧体诗我整本都读过了,而且是反反复复读,从年轻时读到现在,从十六岁读到四五十岁,被其独具一格的文风深深打动。”
  谈起聂绀弩诗词的特别之处,周冬兴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他说,第一感觉是题材很新,读过聂老的诗,才能体会到所谓“世间万事万物万种情怀皆可入诗”。
  此外就是语言很新。周冬兴十分敬佩聂老先生能将自己的亲身经历用旧体诗的形式升华。他说:“很多人写诗,或是所见所闻,或是道听途说,而聂老的诗都是他亲身经历过的,他寓教于学,把严肃的话题以活泼的形式用格律诗表达出来,在聂老的笔下,把格律诗词带入了新的境界。”
  而最让周冬兴备受启迪的,正是聂绀弩先生文笔句式的灵活运用。他写诗40多年来不断学习,也不断为学生和弟子传教的思想和概念,正是要学习如何将律诗的句式句法变得灵活流畅。他说,聂老为格律诗词注入了很多新的元素和新的思想,是值得大家不断学习和借鉴的。
  “聂老写杂文出身,将杂文以诗的方式来体现,这个功夫只有他啊!”周冬兴说,读懂聂绀弩老先生的诗,得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和大时代背景,感受聂老的经历和遭遇,那些看似平实的语言,以及很多俗语入诗,实则思想十分深邃,任何一句都不是凭空而来。
  正是这样的敬佩与深深的诗词情缘,让周冬兴在心中早已对聂老先生及其故乡京山充满念想。这一次,他终于带领他所创办的竹韵汉诗协会的诗友们,走进了绀弩故乡京山。
  认可一个人,便是认可一座城,留恋一个城市,也是留恋一个人。在聂绀弩先生的铜像前,周冬兴如是说。这是他第一次来京山,却丝毫不显得陌生。他感叹地说:“京山是鄂中绿宝石,山水人文底蕴相当浑厚,我从崇拜聂老认识了京山,这些年走南闯北30多年,只要人家一提到聂绀弩,我就第一时间想到京山。”
  “人家说湖南好,我说湖北好,人家说江苏好,我也说湖北好。人问湖北哪里好?便是京山好,京山的聂老最好,聂老的诗最好。”夕阳下,周冬兴在聂绀弩先生的铜像前流连忘返。
  (余琴)
 
编辑: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打印】 【关闭窗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京山市电视台、今日京山官方微信

wx2


   热点资讯
 

       中国·京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今日京山新闻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京山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稿件开头注明“据今日京山新闻网消息:(记者:XXX)”,所有转载的图片还需注明“记者:XXX 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含有少量的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友情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光明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湖北   
地方频道: 荆楚网    荆门新闻网    钟祥新闻网    天门网    随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    孝感网    三峡新闻网    鄂州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瑞安科技
本站所刊登的今日京山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京山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线索\短视频征集,请发送至376872700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4-6210002 举报邮箱:jssrmtzxxmt@163.com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7026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200047
鄂新网备:1009-0009 | 公安备案编号:42082102000001 鄂ICP备160001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