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时政京山 >
记者走基层:口子村之曹武镇邓李村
来源:京山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0-06    【字体: 】      
  【编者按】京山素有“鄂中绿宝石”之美誉,地处大洪山南麓,江汉平原北端,钟灵毓秀,物产富饶。但与邻近应城、随州、天门、钟祥、安陆等县市边界交集的口子村等地方过去多因区位偏僻、基础设施落后、自然条件限制等原因,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70载栉风沐雨,70载砥砺歌行,这些地方蕴藏着怎样独特的人文故事和自然风景?上演着怎样火热的发展激情?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今日京山全媒体采访组分赴各镇边界的多个乡村,用镜头和笔触,深情记录新时代下京山开放自信、安定和谐、砥砺奋进的新形象,展现人民群众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图景,营造共庆祖国华诞、共享伟大荣光、共铸复兴伟业的浓厚氛围。从今天开始,本网陆续推出“记者走基层——行走口子村”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梦回邓李港
——探访曹武镇邓李村
 
  “货聚八闽川广,语杂两湖长江。舟楫夜泊,绕岸皆是。”两千平方米的港口,停歇着上百艘木船,来来往往的船只打破了这个小村庄的宁静,商铺的叫卖声,搬运工的号角声,孩子们的嬉笑声,声声入耳......

邓李河
 
  河溪流,见日光,恍惚似入邓李港
  天蒙蒙亮,热闹的石板街,骈肩叠迹,本来不算宽的街道两边,京山各种货物在此云集,各色商品应有尽有,店铺、居宅、码头、街巷互相连通,阡陌逼仄巷弄缠绕如迷宫。邓家场、李家场静卧在邓李河河畔,一条石板街把两场一分为二,中间有碑石为戒,两家和平共处,倒也相安无事。商铺林立的商业街,邓李港的繁华,如街角密布的蛛丝,吸附在沿街的纸号、茶号、布店等老门板,光滑但凹凸不平的石板路,和深不可测的河底。
  邓李村地处应城、天门、京山交界处,邓李港始建于民国,是一个比较古老的水旱码头,地处京山东大门的邓李村,丘冈起伏,沟壑纵横,塘堰纵横,田野广袤,物种茂繁,资源丰富,向来是粮食的重要生产地,再加上天然的气候,优越的交通条件,邓李港的繁华水到渠成。明清及民国年间,这里是一个繁华异常的天然水陆码头,舟楫往来频繁,沿邓李河东可上溯汉口,一度成为曹武重要的对外门户,水陆交通运输十分发达,每日有百余只大帆船出入码头运输货物。
  邓李港历来是文化荟萃,商人群集之地,当时有不少粮食商贩。李广发是当时的大商人,把周围的粮食收了屯起来,外地人要货的时候,再转卖出去,不光垄断曹武,罗店,宋河都是从这边过来下河。源源不断的商品交易正是通过停靠在河口的这些码埠上的往来船只,出京山,由长江来往于汉口、上海、南昌等地。高峰季节,货物吞吐量日可达十万斤之多。
  日光倾城而下,暮去朝来,邓李港的一砖一石重新搭建,两年光阴,崭新的邓李港重现于世,来往的船只从小木船变成了能容纳几百吨的大帆船,港口更加忙碌起来,重新修缮建设的邓李港,船只来了之后,专门的搬运队开始搬运货物,他们大多长褂长裤、解放鞋,手背上裹着毛巾,有着黝黑的脸膛和精瘦的体魄,时不时引吭高歌,卖力地搬运着货物,货物很快就可以齐全,船只来来去去,人影走走停停。
  山依依,景沧桑,人生一梦古今尝
  突然梦醒,原来这都是岸边老伯的一场梦,邓李港如今因为铁路,公路方便,就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老伯拍拍衣裳,起来继续晒稻谷,木耙子来来回回,编织着秋天的模样。问起老伯,老伯名叫李新平,今年61岁,家中有四口人,家有良田四五十亩,粮食如今都是通过公路运输,由专业的粮食加盟企业来收。曹武有谚语“妻好一半福,种好一半谷。”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杂交稻种传入本地,人们纷纷摒弃原高秆低产的稻种,选中杂交稻,重视稻米优良品质,如今亩产可达1400斤,所谓的安居乐业,也不过如此。
在邓李河畔晒稻谷的老伯
 
  时间悄悄到了晌午,也到了吃饭的时间,随着老伯去家中一聚,干净整洁,布置妥当,家有一孙儿嬉戏打闹,看着孙儿老伯忍不住感慨连连。小时候,家家是吃邓李河的水,打邓李河的鱼,有着时间,几人结伴,带上渔网,就下河摸野鱼,河水清澈如银,水中沙石清晰看见,鱼儿被人瞧见了,就再也别想跑了,每天都能装满一篓子的小螃蟹,鳜鱼。如今小娃们在家也能吃到苏州的螃蟹,有电视看,玩具玩,就是读书上学也太多方便,孙儿就读于曹武镇小学,该校创办于1988年,占地面积30亩,规模庞大,容纳人数众多,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学校秉承“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村民团结,教师勤奋,从建校以来40年间,学校年年获表彰,是人民满意的好学校,儿孙们在家门口也能得到良好的教育。
  邓李村民风淳朴,现有一石碑保存完整,镌刻着条条家训,十分抢眼,“一子孙有不孝不弟者不许入祠,一子孙有作匪作娼者不许入祠,一子孙有乱伦成婚者不许入祠......”邓家的家训,教诲子孙从治家、为人处世、自身修养等方面成就完美人格,成为一个受人钦敬的人,成为一个贤智者。这样发人深省的家训在邓家村中放在醒目位置,时刻警示着后辈子孙践行并发扬优秀的家风家训。邓李村在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不忘祖先忠孝传家的训示,以建设文明乡村为落脚点,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积极激发村民敬老之心、爱老之心、助老之心,打造好乡风、好民风、好家风。
  人依旧,初心傍,齐心协力梦远航
  司马迁在中国第一部水利通史《史记·河渠书》中提到,“甚哉水之为利害也”,并指出“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从此,水利一词就指防洪、灌溉、航运等除害兴利。但是进入新时代,社会已经赋予了水利新的涵义,“美丽、安全、生态、综合”成为新时代水利的关键词。
  “如今邓李港不复使用,村民却世世代代守护着邓李河,老人到小孩,皆知河内不许乱扔杂物,改厕和农作日常用水排污都不能排到河里。”邓李村村书记邓海水说道,近几年来,京山按照“生态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原则,加快推进“污染治理、植被恢复、退塘还湖、文化保护”等,将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融合为一体,形成集森林复合生态系统、科普教育与休闲娱乐兼具的生态旅游目的地,达到湿地资源“保护——利用——提高”的示范作用。持续的治理和生态修复,邓李河碧水常流,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邓李村通过日常监测,搭建环保水质监测站,全天对邓李河进行水质监测,邓李河在村民、政府的维护下,彰显当代治水成效和治水精神。美丽的邓李河已经成为邓李村流淌千年文化、延续美丽乡愁的重要载体。
  “老人讲古我们听,好比读书上学堂。故事长嫌寒夜短,几阵欢笑到天亮。”听着老人的说笑,看着欢脱的小娃娃,实在想不出比幸福更合适的词语了。(郭树莉 黎昭鹏 陈磊 王映来)

  记者手记:世事变迁,如今的邓李港已剩旧址,但被邓李村人世世代代守护着,时代的车轮不停的滚动,改变的只是邓李港的地理容貌,但邓李港的人文气息和时代精神随着血液流动还在持续传承着。像这样的村庄,就像无数个小溪,共同汇聚成大海,使得中国5000年传统文化,生生不息,新旧交替,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变化,才最终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而这幅长卷,还将继续不断更新……


编辑: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打印】 【关闭窗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京山市电视台、今日京山官方微信

wx2


   热点资讯
 

       中国·京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今日京山新闻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京山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稿件开头注明“据今日京山新闻网消息:(记者:XXX)”,所有转载的图片还需注明“记者:XXX 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含有少量的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友情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光明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湖北   
地方频道: 荆楚网    荆门新闻网    钟祥新闻网    天门网    随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    孝感网    三峡新闻网    鄂州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瑞安科技
本站所刊登的今日京山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京山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线索\短视频征集,请发送至376872700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4-6210002 举报邮箱:jssrmtzxxmt@163.com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7026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200047
鄂新网备:1009-0009 | 公安备案编号:42082102000001 鄂ICP备160001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