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外媒京山 >
【中新网】京山永漋:诗词文化成移风易俗“新引擎”
来源:中新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6-17    【字体: 】      
  中新网湖北新闻6月13日电 (张彩彩)“满腹骚文荆楚扬,稳擎翰笔写风霜。吟坛享誉春天老,银发丝丝尽短章。”6月5日,荆门市京山县永漋镇文体站的会议室内传出阵阵吟诗声。十多名农民诗人聚在这里,为年满72岁的白泰山老人送上了一份别样的“贺礼”。
  “在我们圈子里,生日送诗是一种时尚,即免去了大操大办的铺张浪费,又能过一个“文艺范儿”的生日!”寿星白泰山对这种贺寿新风尚赞叹不已。
  这股“文艺风”同样刮到了严家墩村。姜雨菲是严家墩村一组的村民,也是武汉轻工大学的一名大学生。2018年7月,大学录取通知书到来让全家沉浸在金榜题名的喜悦中。但接下来,在是否宴请亲朋好友的问题上,一家人产生了分歧。
  姜雨菲有些顾虑,“考上大学都不请吃饭,别人会认为我们小气呢!”在这个问题上,身为一家之主的泥腿子诗人姜波有自己的固执,“请客吃饭只是一种形式,从内心真正感谢老师的栽培、亲友的照顾支持才是正道。”
  “春秋十二夜悬梁,磨剑欣然已露芒。细雨润菲登雅殿,碧空大海任徜徉。”父亲的这首《贺雨菲金榜题名》也一遍遍在她的脑海中回荡,这何尝不是最好的庆祝方式。对于请客吃饭,她不再坚持。当她仔细回看这个生活了近20年的家乡时,她猛然发现一切都在悄然变化着, 乱泼乱倒少了,村庄美丽多了;人情攀比少了,民风淳朴多了; 赌博摸牌少了,“文艺青年”多了……据了解,在永漋镇,共有130多位农民诗人遍布于各个乡村,这一群“情趣高雅”的农民年龄多在60岁以上,他们爱写诗、能写诗,白天劳作,晚上伏案,用长满老茧的手写出一篇篇沾满泥土气息的诗作。
  他们还学习打拼音、敲键盘,开办微信公众号,发表诗作,忙得不亦乐乎。他们用诗作劝导农民做文明人、干文明事,歌颂美丽乡村,为推动乡村文明建设起到了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独特作用。
  红旗村农民诗人把移风易俗、反对“人情风”、“禁止焚烧秸秆”写进诗词;张常台村建有诗词长廊、文化墙,宣传移风易俗,根治封建陋习;严家墩村女诗人用诗词歌颂祖国、咏叹山水,更用诗词影响着乡风文明的发展……诗词文化在永漋镇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开出了灿烂的文明之花。
 
编辑: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打印】 【关闭窗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京山市电视台、今日京山官方微信

wx2


   热点资讯
 

       中国·京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今日京山新闻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京山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稿件开头注明“据今日京山新闻网消息:(记者:XXX)”,所有转载的图片还需注明“记者:XXX 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含有少量的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友情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光明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湖北   
地方频道: 荆楚网    荆门新闻网    钟祥新闻网    天门网    随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    孝感网    三峡新闻网    鄂州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瑞安科技
本站所刊登的今日京山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京山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线索\短视频征集,请发送至376872700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4-6210002 举报邮箱:jssrmtzxxmt@163.com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7026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200047
鄂新网备:1009-0009 | 公安备案编号:42082102000001 鄂ICP备160001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