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镇区快讯 > 永漋镇 >
分享至 
0
永漋贫困妇将脱贫故事酿成“诗”
来源:京山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8-12    【字体: 】      
  “一园白菜小楼边,戴月披星岂畏难。科技勤劳双并举,换来收货满兜钱。”8月10日,永漋镇张常台村贫困妇女张运珍将自己刚创作的一首《乡村脱贫菜农》在该镇诗词交流群中发出。
  艺术来源于生活,张运珍的作诗灵感源于她脱贫致富的真实故事。现年57岁的张运珍是张常台村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共5口人,家中公婆年迈多病,自己和丈夫都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仅靠种植传统作物家中生活难以为继。为能尽快脱贫,丈夫和女儿均外出务工,看着村里各家各户都在发展玉米制种、大白菜等特色种植,张运珍也加入其中。仅一年多时间,家中收入就翻了番,全户顺利脱贫摘帽。
  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生活也要同步跟上。在该镇诗书画社的宣传和带动下,张运珍加入该村诗词小组,成为一名农民诗人。此后,她的生活越发忙碌了,白天农忙晚上写诗,放下锄头拿起笔头成了她乐此不疲的美好享受。她根据生活所感所悟,已创作诗词六首。
  除此之外,她还是村舞蹈队和腰鼓队队长,带领村里的三十余名妇女活跃在镇村的各类舞台上,成为了村里当之无愧的文艺骨干。在她的带领和发动下,全村已有十余名妇女加入写诗行列,全镇的“女诗人”多达一百余人。
  为让诗词文化更大程度普及和推广,诗词写作被纳入村民积分制管理,成为诗词创作“助推器”。写诗在本地《永漋河》诗刊发表计2分,发表在地市级诗刊计5分……积分除可兑换必要的物质奖励外,张贴光荣榜公示也成为备受村民关注的精神激励。诗风树家风,家风促民风,诗词文化在该镇刮起的文明风吹散到千家万户。
  据了解,该镇诗词文化发展由来已久,自2014年成立永漋诗书画社以来,社员从10余人发展到如今的261人,参与诗词创作的成员从老年人扩散到青年、妇女及儿童,形成了“村村有骨干,组组有诗人”的写诗赋诗氛围。诗词文化的蓬勃发展为促进该镇乡风文明、助力京山“三城同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张彩彩)
编辑: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打印】 【关闭窗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爱上京山、今日京山官方微信、爱京山视频号

1-210122114339C6.png

   热点资讯
 
   中国·京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①凡本网(今日京山新闻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京山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稿件开头注明“据今日京山新闻网消息:(记者:XXX)”,所有转载的图片还需注明“记者:XXX 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②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含有少量的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友情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光明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湖北   
地方频道: 荆楚网    荆门新闻网    钟祥新闻网    天门网    随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    孝感网    三峡新闻网    鄂州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瑞安科技
本站所刊登的今日京山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京山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线索\短视频征集,请发送至376872700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4-6210002 举报邮箱:jssrmtzxxmt@163.com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7026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200047
鄂新网备:1009-0009 | 公安备案编号:42082102000001 鄂ICP备16000180号-1本站支持IPv6访问本站支持SSL安全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