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头条京山 >
【我的这十年】魏汉林:农机奏响幸福曲
来源:京山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魏梦婷   发布时间:2022-10-06    【字体: 】      

微信图片_20221006093103

人物档案

姓名:魏汉林

性别:男

出生:1966年

兴趣爱好:钓鱼

人生格言:抬头做人,低头做事。 

整个村子没有人比魏汉林更熟悉它们。

禾场上,一边停放着一台锈迹斑斑的收割机。14年前,魏汉林和亲戚合伙,用五万块钱购回。

另一边,是一台体型更大的家伙,沃得锐龙跨区增强版,配备112马力发动机,动力强劲,灵活高效,是魏汉林今年花费10万元新购入的收割机。

稻田里的辛劳让收割机沾满了灰尘,轮胎缝里还夹杂着一些稻粒。和紧挨着的魏汉林家的越野车比起来,显得逊色老土,却丝毫不减魏汉林对他们的珍视,这可是他们家小康路上的“先锋车”。

堂屋里,忙碌归来的魏汉林坐在小板凳上休息,刚跟在福建工作的儿子通完电话,正翻着看手机里出生20多天的外孙女的照片。

电视机里听来的改变

凌晨6点,魏汉林家的厨房已经传出香味,妻子为他准备了一大碗炒饭。就着盐菜,魏汉林三口五口下肚,带上女儿特地为他网购的防晒装备出门。

收割机驶出村子,一阵突突突声惊扰起屋前的小狗,汪汪叫了几声。

今天魏汉林的工作地在叶家大湾。他熟练地驾驶着收割机来回穿梭在稻田间,一排排挺立着的稻子连杆带穗被一并“吸入囊中”,收割机卷起的秸秆碎屑迎面扑来,很是刺脸。但泛起的稻香却让一旁等待的稻田主很是欣慰。

不到半小时,一整块地收割完成。随后,他将农机缓缓开到路边,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的稻谷从出粮口倾泻进车厢里,稻田主便麻溜的将粮食拖回家,脸上洋溢着笑容。

连续工作了4个多小时。魏汉林停下来歇口气,“没办法,大家都等着呢!”他擦了一把汗说,抢收的时候,一直要干到晚上9点多才能收工,甚至更晚。

“但比以前可是好太多了。”魏汉林感慨,“现在只是忙,那会是真累。”魏汉林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祖祖辈辈都是种田为生。

十几岁时便开始帮家里务农,插秧、打药、收割全靠弯腰低头,那种辛勤的劳苦深深地刻在魏汉林的记忆里,“我从小就爱折腾,不爱按框框办事,每次干活的时候就总想有没有可能改变。”

田间的劳作年复一年,直到偶然有一天,魏汉林从电视里听到了关于国家农机补贴的新闻,“我记得那是2004年,当时一下子就像是找到了新路,兴奋的很。

“国家有好政策,我当然得大胆试。”魏汉林以前就在电视里看过农田里的农机,对那种机械化作业印象深刻。

2005年,魏汉林拿出全部积蓄,又东借西凑,花4万多元购买了第一辆旋耕机,“当年就挣了4万多,把借的钱还了。”魏汉林说,“那时候4万块可不少呢,起初质疑我的亲友和村民都服了气。

尝到甜头的魏汉林一鼓作气,2008年,魏汉林和亲戚一起购买了一台收割机。

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劳作的梦想在魏汉林这十几年里变成了现实。

说明书里学来的行家

农机是买回来了,可怎么用呢,魏汉林一头雾水。

“刚开始接触水稻收割机时,完全不会操作,只能拿着说明书在自己田地里学习。”魏汉林说,“有一次不小心开沟里去了,不知道怎么退上来,后来实在没办法,找人推上来的。”

在魏汉林看来,“这农机也是有脾性的。”经过不断试错,总算是摸清了它的性能和脾气,操作终于顺利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农机部门也是帮了不少忙。京山是农机大市,在全市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每年定期对农机专业户、农机大户等进行农机科教知识系统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

技术的熟练跟业务的拓展两相促进。魏汉林接到的第一笔水稻收割业务,就在本村二组,15亩的地,当时用了7个小时左右。

“那时候得工钱大概是60块钱一亩地,很多村民并不舍得花这个钱。”是眼见为实的便利让大伙慢慢接受农机,“以前一亩地得一家人忙几天才能割完,现在机器二十几分钟就收割好了。省去了体力,也省去了时间。”

活多了,农机的损耗也大了。“车子一有故障就在瓦庙街上修,别人去上街看到了就问是谁的车,慢慢的就都来找我收割稻谷了。”魏汉林没有想到修车的过程也变成了打广告,“说到底,是农民认可了农机。”

逐渐的,魏汉林也建立起自己的“生意圈”,瓦庙、百子桥、阮沟、江桥、吕冲、郝巷、郑岭、界子山......周边的村子都成了魏汉林的主战场。

农机车里奔来的幸福

传统收割,粮食入库要持续一个月时间,割谷、打谷、晒谷......每个环节都要耗费人力。如今,稻谷从农田到粮仓只要几个小时,机械化耕作已成主角。

而魏汉林也成了农民小康路上的主角。

随着操作技术的不断提升,魏汉林的农机设备也不断更新换代。今年,他又投入10万元,购置了一台大马力的收割机,开始走出雁门口镇,前往钱场镇、石龙镇等地开展跨区作业。

积攒积蓄,购置农机,赚回成本,继续购置……类似于企业的投入积累和再投入。十几年来,魏汉林的战斗是一个人的,却也是一个时代的。

今年春耕秋收,京山有8万台农机参与作业,这也就意味着,有8万个像魏汉林一样的农机手,和像魏汉林一样的关于尝试和改变的故事。

开农机一年要忙活三四个月,魏汉林还将村里外出务工村民闲置的田地流转过来,种植面积扩大到70亩。“开农机加上农田,一年的收入能有十几万,生活是越来越好了。”魏汉林很知足。

“现在国家的惠农政策好,只要好好加油干都能过上好日子。”魏汉林是村子里第一批购置农机的村民,他的成功来自他的眼光和勇气。

不同于父辈,魏汉林的一对子女都已成年,他们选择出去闯荡自己的人生。57岁的魏汉林却并不想就此“退休”,他深爱着这片土地,“能够参与稻田里的机械化转变,我觉得很有成就感,我要继续再干上10年。”魏汉林信心和干劲兼备。

村里也有一批被魏汉林鼓舞和带动的农机手,如今,大伙一起驾着农机奔跑在小康路上。(全媒体记者 魏梦婷)

 

记者手记:

忆往昔,丰收时刻,农民在田间弯腰收割,时不时起身捶捶腰板......

看今朝,秋收季节,大型收割机轰隆作响,驰骋在希望的田野上......

随着时代的变迁,“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逐渐成为历史。谁又能说这不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带来的巨大变化?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在效率和效益面前,大规模机械化操作凭借无与伦比的优势取代传统人工,成为了绝对的主流。而像魏汉林这样的农机手,也无疑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各自奔忙在收获的路上,确保在秋收结束时,农民辛辛苦苦耕作的成果能颗粒归仓。

今年,市财政局按照“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先购后补、县级结算、直补到卡(户)”的原则对我市购买了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的农民及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给予了农机购置补贴,共为884户农机购买者及组织发放了农机购置补贴1105.292万元,有效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无论是“老把式”,还是“新力量”,都会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共同奏响田园新旋律。

编辑: 付含露【打印】 【关闭窗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京山市电视台、今日京山官方微信

wx2


   热点资讯
 

       中国·京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今日京山新闻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京山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稿件开头注明“据今日京山新闻网消息:(记者:XXX)”,所有转载的图片还需注明“记者:XXX 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含有少量的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友情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光明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湖北   
地方频道: 荆楚网    荆门新闻网    钟祥新闻网    天门网    随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    孝感网    三峡新闻网    鄂州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瑞安科技
本站所刊登的今日京山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京山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线索\短视频征集,请发送至376872700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4-6210002 举报邮箱:jssrmtzxxmt@163.com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7026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200047
鄂新网备:1009-0009 | 公安备案编号:42082102000001 鄂ICP备160001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