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头条京山 >
追“新”逐“质”潜潮涌动!激活科技创新“强磁场”→
来源:潜江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成妍   发布时间:2025-02-22    【字体: 】      0

一年春作首。早春时节,万物复苏,展露蓬勃生机,科技创新正激活全市“一池春水”。


从实验室里的潜心钻研,到生产线的智能升级,再到产业园区内的协同共创,优秀人才扎根潜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在这片水乡热土不断萌芽、长出新叶。




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图片


走进位于泽口街道的潜江方圆钛白有限公司,年后生产正一片火热,全力冲刺“开门红”。


“去年,公司产能第一次突破了9万吨,单月销售额最高达到1亿元,全年销售额更是首次突破10亿元。”潜江方圆钛白有限公司首席研发工程师肖栋高兴地说,多项指标刷新“历史纪录”,正是得益于企业在科研创新上的不断投入。


近年来,该公司通过招揽大量高层次人才,开展技术攻关,向内挖潜,在检测、应用和研发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全方位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截至目前,该公司共申报专利22件,其中发明专利8件、实用新型专利14件;授权发明专利1件。


“像生产钛白粉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副废产品——稀酸水,这种废液具有强酸性,不仅会腐蚀生产设备,加速生产线老化,还要让企业花费不少资金进行处理,是整个钛白粉行业十分头疼的问题。”肖栋告诉记者,近3年来,他们持续就副废产品综合利用开展集中攻关,成功研发了新技术,并在今年1月开始设备试运行。


肖栋给记者算了笔账,这项技术落地不仅给企业环保生产带来了保证,更节约了运行成本,每吨产品可以降本300元到400元。


科技创新赋能企业发展,实现了“1+1>2”的跳跃。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科技领军企业培育行动,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推动企业活力充分迸发、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支持企业在绿色化工、光电子信息、虾-稻等领域获批省级科技项目20个,申报发明专利80余件。2024年,我市81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净增51家,总数达200家,同比增长34.23%。


眼下,春潮涌动的潜江,越来越多的创新要素正向企业聚集,做强创新主体生力军。



产业“卡脖子”难题“破冰”


图片


寒冬,本是小龙虾筑洞冬眠的时候。可今年,我市首次大规模开启冬捕,“潜江龙虾”破冰上岸,被端上全国人民的餐桌。


作为全国小龙虾产业第一大省,湖北小龙虾产量占全国总量的39%。2023年,省委、省政府着眼做强产业链、拓展品牌链、提升价值链,出台“虾十条”,并赋予“潜江龙虾”全省打样之责。


如何扛起全省责任,持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潜江小龙虾产业的核心密码在于创新。


为从源头解决“潜江龙虾”季节性供应缺口问题,潜江率先开展“四季有虾”核心技术攻关。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7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创新池塘精养、温棚土池和工厂化养殖等小龙虾特色养殖模式,让小龙虾在冬季开捕成为现实。


目前,潜江“四季有虾”池塘精养模式养殖面积1.4万亩,亩平增收5000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科技创新,不仅为优势产业扎稳了根基,也为传统产业注入了鲜活动力。


图片


作为传统石化产业代表,近年来,金澳科技(湖北)化工有限公司一直积极推进绿色化工转型发展,引入多项新技术和新设备,对生产工艺进行全面改造。


该公司在全国率先使用95%以上热效率的高效加热炉技术,大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引入低温热回收产蒸汽技术,将原本浪费的低温热能转化为有用的蒸汽,进一步提升了能源利用率。此外,高效保温技术应用大幅降低管路热损失,确保了能源的有效利用。


这些新技术的引入和使用,让企业实现蒸汽副产平衡、氢气副产平衡和燃料副产平衡,从而大幅降低能耗。


当前,该公司正大力推进“减油增化增特”行动,延伸发展工程塑料、合成橡胶、高性能纤维等高端化工新材料产品,推动实现“油头”“化身”走向“精化尾”。目前,投资60亿元的油品升级深加工改造项目已正式投产。


“直观感受到了绿色转型的好处,也更加坚定了绿色发展的信心。”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我市将持续以科技为支撑,加快推动绿色化工、虾-稻、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超前部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构建具有潜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科技生态有“智”更有“质”


树大可参天,离不开肥沃的水土;创新趋繁盛,得益于优良的生态。


去年,省委指出,建设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重要举措。


按照“三网一包”的工作思路,大力宣传推广“天网”平台,积极引导企业入驻、对接需求。截至目前,“天网”平台潜江专区共入驻科创企业1051家、服务机构10家,上线科创需求1801项,成功对接科创需求364项。


图片


走进潜半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种苗实验室,工作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培育工作。新培育出的潜半夏7号正在进行大面积的快繁工作,且正在申报国家级DUS品种测试认定。


“有了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的支持,我们的研发工作进展迅速。”该公司负责人由衷地说。


去年,该公司因重大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研发难题,在科创供应链“天网”平台上发布“求助”。不到一个月,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胡洪涛研究员团队开始对接,双方达成合作协议。


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上门与我们共同研发,技术难题逐一破解,现在新技术已经研发成功,今年已实现批量生产。”


政府负责“阳光雨露”,企业负责“茁壮成长”。一直以来,我市着力既做企业负担“减法”,又做政策供给“加法”,全力为企业纾困解难,激活了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我市始终把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落实《潜江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激励若干措施(试行)》政策,兑现科技成果转化、高企认定、科创平台建设等各类奖励和补助资金2000余万元,惠及科技创新主体100余家。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今,我市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家创新型县(市)的脚步更快,动力更稳。


以科技创新之力

潜江扬帆新征程

冲刺“千亿突破、百强进位”目标的

信心更足、决心更强!

编辑: 邱超杰【打印】 【关闭窗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关注京山市全媒体矩阵

默认标题__2025-01-26+09_47_50


   热点资讯
 

       中国·京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今日京山新闻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京山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稿件开头注明“据今日京山新闻网消息:(记者:XXX)”,所有转载的图片还需注明“记者:XXX 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含有少量的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友情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光明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湖北   
地方频道: 荆楚网    荆门新闻网    钟祥新闻网    天门网    随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    孝感网    三峡新闻网    鄂州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瑞安科技
本站所刊登的今日京山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京山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线索\短视频征集,请发送至376872700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4-6210101 举报邮箱:jssrmtzxxmt@163.com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7026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200047
鄂新网备:1009-0009 | 公安备案编号:42082102000001 鄂ICP备160001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