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头条京山 >
“流淌在汉江上的城市灵魂”!记襄阳人自己的“情人节”
来源:襄宣在岘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2-23    【字体: 】      0

在浪漫的节日长河中

西方的情人节广为人知

然而在襄阳

有一个传承千年的传统节日

堪称襄阳人自己的 “情人节”

它就是

.

.

穿天节


图片


2月18日

农历正月二十一

春光明媚,汉水悠悠

由襄阳市汉水文化研究会主办的

“穿天盛景·非遗华章”游园活动

在汉江游轮

及鱼梁洲中央生态公园浪漫启幕


穿天节

是襄阳特有的传统民俗节日

每年正月廿一襄阳人过穿天节

这一习俗在襄阳沿袭了千年之久



这一天

人们泛舟汉江

在沙滩上捡拾带孔的汉江石

祭拜汉水女神,祈福

穿天节充满浪漫与情趣

集郊游、采石、交友于一体

寄托着襄阳人

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追求


作为襄阳汉水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穿天节这一跨越千年的传统民俗于2024年12月被列入湖北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次活动以“民俗回归生活,非遗点亮春日”为主题,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参与,再现了古风民俗与自然交融的生动图景。


民俗雅集

·   汉水之滨的春日绮梦   ·


当天上午9时,百余名游客登上游轮甲板,开启了一段汉水文化溯源之旅。活动以汉水女神的传说为主线,通过汉服秀《汉韵石语》、彩扇舞《喊彩歌》、诗朗诵《写给穿天节》等表演,生动演绎了襄阳百姓代代相传的民俗故事。


每年正月二十一过穿天节,这个诞生于千年前的传统习俗,源于“神女解佩”的浪漫传说。襄阳市汉水文化研究会负责人梅笑雪介绍,穿天节既是一个古老的民俗节日,也是一个迎接春天、充满希望的节日,它以寻石、郊游、交友、祈福为一体,体现了襄阳人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追求。


这次活动堪称一场民俗雅集。热闹非凡的舞龙舞狮表演,彰显着传统民俗的蓬勃活力。剪纸服饰秀《非遗遇上穿天节》惊艳众人,模特身着用剪纸元素制作的精美服饰,每一步都似一幅流动的剪纸画。最后,众人手拉手围在一起,欢快地唱起了《喊彩歌》,歌声中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游客陈女士站在甲板上感叹道:“在这江面上听着传说,看着表演,感觉真的穿越到了古代,触摸到襄阳文化的根。”


穿天节从最初由民俗爱好者自发组织,到后来成立襄阳市汉水文化研究会,越来越多的文化志愿者参与其中,共同传承襄阳的汉水文化和民俗文化。活动中,所有参与者大声宣誓:“我们相聚汉江畔,我们共度穿天节,我们祝愿襄阳的天更蓝,汉江的水更清。我们宣誓,建设美丽的新襄阳,我们做汉江的保护神!”


穿天石

·   岁月沉淀的爱情信物   ·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佳节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被视作“中国的情人节”;而襄阳独有的民俗节日穿天节,也被称作“襄阳的情人节”。它源于周朝才子郑交甫在襄阳万山偶遇汉水女神,以佩珠定情的美好传说,反映了襄阳人民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里的“佩珠”,就是襄阳的穿天石,又叫穿心石。


活动现场,穿天石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纽带。市民吴金诚与女友身着一袭红色吉服,在人群中格外引人注目。他笑着说:“穿天石的寓意这么好,穿上汉服来参加活动,感觉仪式感满满,也更能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收藏家张铭焕则带着他的“宝藏”——数十块穿天石来到现场。他耐心地向围观者讲述穿天石的故事,让大家更加了解穿天石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汉江游轮上,园林工程师韩贵祥带来了别具一格的“穿天石”印章以及“石上盆景”。穿天石在他的巧手下,与绿植相互映衬,宛如一个个精致的微型园林。

襄阳民间流传着“捡了窟眼儿石会得好事”的说法。活动中,志愿者带领大家在江边寻找穿天石,感受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魅力。

传承

·  期待更多青春力量   ·


“穿天节带来的是幸福、希望和快乐,希望市民能共同参与,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到襄阳来体验。”梅笑雪表示,他们将借助各方力量,把穿天节打造成汉水流域的精品名片,让古老的民俗节日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光彩。

在鱼梁洲中央生态公园B驿站,华承汉服社团展示了多件风格各异的汉服,免费供游客参观。这些汉服或飘逸灵动,或端庄大气,让人们近距离感受汉服文化的魅力。当天,有很多身穿汉服的年轻人参加了穿天节的寻石、游园、赏灯等活动。


华中师范大学非遗中心的博士生钟高翔带领团队穿梭在人群中,认真记录着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她说:“穿天节这种充满自发性和活力的民俗活动,为我们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素材,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来自武汉的摄影家李作描,也记录下这场民俗盛会的精彩瞬间。他的镜头所到之处,人们或欢笑,或专注,大家在这一场民俗盛会里体验着穿天节带来的欢乐,也领悟着它承载的历史底蕴与文化情感。


在这春日盛景中,市民和游客一同奏响了民俗传承的盛大乐章。“非遗的根在民间,唯有回归生活,方能生生不息。”梅笑雪说,他们将继续传承非遗文化,彰显非遗魅力,让穿天节等传统民俗以更新颖、更亲民的形式走进大众生活,让更多人奔赴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之约。

穿天节
不仅是襄阳的文化遗产
更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引擎
它通过文化认同凝聚人心
通过文旅融合激活经济
通过创新传承塑造未来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
襄阳需以穿天节为支点
撬动文化、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
让千年民俗真正成为
“流淌在汉江上的城市灵魂”



编辑: 邱超杰【打印】 【关闭窗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关注京山市全媒体矩阵

默认标题__2025-01-26+09_47_50


   热点资讯
 

       中国·京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今日京山新闻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京山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稿件开头注明“据今日京山新闻网消息:(记者:XXX)”,所有转载的图片还需注明“记者:XXX 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含有少量的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友情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光明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湖北   
地方频道: 荆楚网    荆门新闻网    钟祥新闻网    天门网    随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    孝感网    三峡新闻网    鄂州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瑞安科技
本站所刊登的今日京山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京山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线索\短视频征集,请发送至376872700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4-6210101 举报邮箱:jssrmtzxxmt@163.com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7026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200047
鄂新网备:1009-0009 | 公安备案编号:42082102000001 鄂ICP备160001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