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头条京山 >
“虾十条”引爆潜江870亿虾产业 一只小龙虾如何从网红变“长红”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5-13    【字体: 】      0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璐

通讯员 邹定军 杜少华

小龙虾,湖北当之无愧的顶流网红农产品。

网红,如何变“长红”?

2023年,省委、省政府出台“虾十条”,明确“潜江龙虾”为湖北唯一小龙虾区域公用品牌,全省共打“一张牌”,潜江龙虾红出新高度。

在“虾十条”的推动下,潜江龙虾综合产值突破870亿元,小龙虾年交易总量达80万吨,占湖北总产量的60%、全国总产量的25%,正向着千亿产业奔跑。

红要红得久,“一季火”变“四季红”

5月的潜江,“虾客”汹涌。

夜幕降临,潜江生态龙虾城数十家虾店排队叫号已成常态,停车场里来自全国各地的车辆一眼望不到头。

潜江虾皇餐饮店店长董兴华介绍,“五一”假期,该店接待食客达5万多人,每天排1000多号,一天卖出小龙虾约4吨。

据统计,“五一”假期,潜江吸引“吃虾”游客超120万人次,同比增长21.43%,实现旅游总收入8.29亿元。

然而,“夏日顶流”也会遭遇“成长的烦恼”。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李明波介绍,小龙虾喜暖惧寒,过去潜江龙虾一年只在春夏两茬养殖,造成市场消费冷热不均,潜江龙虾产业发展也出现季节性短板。

在此背景下,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7家科研院所和高校,重点攻关“四季有虾”技术,创新研发出池塘精养、温棚土池养虾、工厂化养虾、稻田养虾等多种模式,升级“虾+稻+N”立体共作模式。

去年12月28日,潜江首次举办小龙虾冬捕仪式,一只只个头硕大的冬虾从稻田蹦出水面,标志着潜江“四季有虾”技术的突破。

“抓多少收多少,根本不愁卖!”养殖户关财章说,夏季市场上卖的小龙虾10多元一斤,而大规格的冬虾可卖到50多元一斤。

“以前冬季没虾,我们餐饮店大部分只能闭店歇业,如今‘四季有虾’解决了冬季虾源问题,全年都能开门营业。”友锅卤虾负责人吴凯说。

数据显示,潜江“四季有虾”池塘精养模式推广2.3万亩,累计上市冬虾2.4万吨,实现产值21.9亿元。今年一季度实现小龙虾总产量2.56万吨、同比增长9%,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红要红得深,从美食到美妆“吃干榨净”

潜江龙虾的红,不仅在于时间的维度,还在于价值挖掘的深度。

“一款单冻虾尾,一年卖8亿元!”5月6日,新柳伍集团董事长助理陈清手持一盒虾尾产品,揭秘其中的科技含量,“通过-196℃液氮速冻锁鲜技术处理虾尾,解冻后,口感和营养与鲜活小龙虾几乎没有差别,还原度能达到97%以上。”

新柳伍集团年加工小龙虾3万多吨,产品覆盖国内市场的同时,还出口至欧洲、北美和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在新柳伍集团,小龙虾已突破“餐桌美食”的单一角色。

他们今年推出的“吮指虾尾”休闲零食,让小龙虾化身为口袋里的便携美食,“消费者可以随身携带,想吃就吃,满足年轻人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在加工车间,虾头、虾壳这些曾经的废弃物,新柳伍将其生产出虾粉、虾油等产品。“小龙虾全身是宝。”陈清信心满满地说,新柳伍去年产值17.5亿元,今年的目标是20亿元。

除加工成为美食,在潜江华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甲壳素保健品车间,废弃的虾壳经粉碎、干燥、磨粉、萃取、提纯等一系列工序,变成可直接口服的白色胶囊。华山科技总经理漆发发介绍,像这种高浓缩的保健胶囊,公司每年可生产50亿粒。

“目前,甲壳素深加工车间正在升级改造,将采用现代生物酶解技术,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产品附加值。”漆发发说。

从虾尾到虾壳,从爆款美食到医药保健,推动精深加工,潜江一直在努力。利用小龙虾甲壳素、虾青素、壳聚糖、壳寡糖等衍生物,创新开发保健品、化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建立从田间到车间再到餐桌、化妆台的全产业链体系。

“吃干榨净”一只虾,让每只小龙虾价值充分释放,潜江48家小龙虾规上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80万吨,年加工产值270亿元。

红要红得广,18小时鲜达全国600城

本地红,还不够!

潜江龙虾把目标瞄准更广阔的市场。

分拣、置冰、打包、发货……进入5月,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商户魏开庭,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

“‘五一’前后是高峰,每天打包外发小龙虾1.5万斤左右,进加工厂约7000斤。”由于订购量较大,魏开庭每天早上4点就开始工作。

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有“中国虾谷”之称,是全国最大的小龙虾交易市场,由潜网集团打造,现有660余家小龙虾档口。

魏开庭是2016年最早一批入驻的商户,“在这里,可以买全国、卖全国。”和魏开庭一样,不少商户涌来,虾谷发展日益红火。

交易中心每天公布全国小龙虾指导价格,由于潜江龙虾每斤成交均价高于周边市场,全国各地的养殖户和商户不断涌来。

去年2月,潜江小龙虾新供应链平台上线,提供撮合交易、仓储物流、金融贷款等服务,已有1067家企业入驻,交易额超131亿元。

如今,“中国虾谷”拥有线上线下交易平台、物流配送、水产加工、冷链仓储等核心业务。潜网集团董事长康峻介绍,“中国虾谷”高峰期日均交易量达1500吨,18小时内可将鲜活潜江龙虾供应到全国600多个城市,年销售量突破23万吨,年销售额超120亿元。

眼下,“潜江龙虾”朋友圈正逐步扩大,全省16个县市、近300家企业共同使用“潜江龙虾”品牌。黄梅是我省水产大县、小龙虾主产县之一。去年初,黄梅率先与潜江签订共同使用“潜江龙虾”品牌合作协议。双方通过共享技术、共拓渠道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同融入打造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的省级战略,推动黄梅龙虾产业破圈发展。

步履不停拓展全国市场,潜江连续多年开展潜江龙虾“走出去”系列活动,潜江冬虾“游”进上海夜市、虾店开到北京三里屯,4000多家潜江龙虾直营和加盟店遍布全国,潜江龙虾食材、烹饪品被1万多家餐饮店竞相使用。

从江汉水乡到荆楚共享,从九州餐桌到全球味蕾,走出地域限制,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让潜江龙虾红遍天下。

编辑: 邱超杰【打印】 【关闭窗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关注京山市全媒体矩阵

默认标题__2025-01-26+09_47_50


   热点资讯
 

       中国·京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今日京山新闻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京山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稿件开头注明“据今日京山新闻网消息:(记者:XXX)”,所有转载的图片还需注明“记者:XXX 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含有少量的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友情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光明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湖北   
地方频道: 荆楚网    荆门新闻网    钟祥新闻网    天门网    随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    孝感网    三峡新闻网    鄂州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瑞安科技
本站所刊登的今日京山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京山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线索\短视频征集,请发送至376872700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4-6210101 举报邮箱:jssrmtzxxmt@163.com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7026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20004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7420047
鄂新网备:1009-0009 | 公安备案编号:42082102000001 鄂ICP备160001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