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晚,市审计局会议室内气氛热烈,居民选举产生了审计局老家属区自我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了小区加装电梯、立面改造实施方案。
市审计局当好社区大党委“领头雁”,发挥党建“红纽带”牵系作用,带领多个单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把解决好群众房前屋后的愁心事作为办实事的突破口,提升社区“党建+”成效,充分发挥共驻共建力量,实现小区由无人管到大家管的转变,推进社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危旧门”换成安全门
市审计局包联市政工程公司小区,居住30户人家,由于公司倒闭20多年,小区铁大门锈蚀严重,摇摇欲坠成为危门,影响进出居民人身安全和小区社会治安。
该局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后,通过入户走访调查,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将居民反映的危门问题纳入工作清单,对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局里拿出6000多元,对危旧门进行了更换,制作安装了新大门,配套使用智能门锁。同时出资4.65万元,对小区安装了智能安防系统,视频监控在小区全覆盖,开启社区居住服务新时代。
“拦路棚”拆成平安路
在市审计局办公楼外转角处、小中路西侧,有一座20余平方米的铁棚,过去开餐馆临时搭建。该棚对人行道有阻碍,过往居民是怨声载道。
此棚属于违章建筑,影响市容市貌和“创城”工作。市审计局组建专班,把拆棚工作列入问题清单,多次找铁棚承租方做思想工作,沟通协调解决问题,最终同意拆除此违章建筑。搭建18年的“钉子棚”终于被拆除了,改成一个小型停车场,社区居民是拍手称快,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菜园子”改成停车场
任畈路一巷是半边水泥路、半边菜园子,还搭建多座铁皮棚、活动房,居民停车、出行很不方便。社区大党委将此问题纳入工作清单,通过与市住建局协商沟通,争取到项目改造计划。共投资20万元,依法强行铲平菜地,拆除多座违建铁皮棚、活动房,重新砌筑下水道,硬化宽4米、长150余米道路。项目竣工后,建成了停车场,划出20个车位,有效地解决了小巷居民停车难、出行难。
“危险电”变成安全电
杨堰湾路有300多米低压电线裸露,成为居民点危险电,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居民反映了多年得不到解决。
社区大党委多次与供电部门联系协商,申请对此段线路进行整改,供电部门终于同意电改。该路电线升级改造投资5万多元,将电线杆从7米升高至10米,把裸电线更换成绝缘电线,排除了用电安全隐患,居民用上了安全电、放心电、低耗电。
“垃圾坑”填成洁净路
任畈路西头一处垃圾坑,位于新市一中、一小和市财政局交界处,原是一箱式地坑垃圾转运点,垃圾散发的臭气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针对居民反映的垃圾坑污染问题,社区大党委高度重视,迅速认领此项问题清单,为人居环境整治想办法、出实招、解难题,筹措资金进行治理。垃圾场占地90余平方米,投资3万多元,对垃圾装运设施予以拆除,将垃圾坑填埋后进行硬化,铺上大理石路面砖,形成人行道和停车位。并建成垃圾分类收集点,还利于过往中小学生,方便接送学生的家长停车。
(朱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