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乡村振兴局扎实推进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做到下基层身入心到、察民情全面精准、解民忧务求实效、暖民心主动及时。
结对帮扶,送真情温暖贫困学子
“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解决了孙子读书的大事,我们以后的日子再没有什么挂心的了!”罗店镇徐畈村徐启林一家心里悬挂已久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徐启林本人已年近70,其配偶因常年生病导致视力受损,儿子儿媳离婚多年,儿子在去年因意外而亡故,家中只剩下即将中考的孙子与两位老人相依为命。缺少劳动力导致家中经济十分困难,孙子的学费让徐启林愁得吃不下睡不好。2021年6月,徐启林一家被纳入监测对象。
市乡村振兴局负责人与徐启林家庭进行结对帮扶后,找准其返贫致贫风险,落实低保政策,联系合作社免费插秧,个人拿出1000元进行慰问,联系爱心企业贺凌峰对其孙子开展教育资助,从高中到大学实行跟踪帮扶,基本消除了徐启林一家返贫致贫风险。
该局以党建品牌创建为契机,10名党员包联10户监测对象,精准分析返贫致贫原因,制定并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
解民之忧,包联村农户喝上放心水
因为上半年雨水少,宋河镇荣万店村范家冲的12户农户出现了季节性饮水困难。市乡村振兴局迅速反应,积极协调市水利和湖泊局安饮办、宋河水管站现场办公,拟定方案,出资10万元,用短短10天打出100多米深井一口,铺设管道700多米,让周边12户缺水农户都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
市乡村振兴局推行“一线工作法”,实行班子成员包联重点项目和专业合作社、带领分管股室包联行政村或安置区、党员干部人人联系农户的做法,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目前已收集问题14个,已当场协调解决3个,梳理形成问题清单2个,已解决宋河镇荣万店村季节性缺水等问题。
细察民情,安置区治理提档升级
“自从我们搬到这里来,一直没路灯,晚上老年人都不敢出去散步了。还有这屋前屋后的空地小得很,谁家有个红白喜事什么的都没法办,怕吵到邻居!”杨集镇新场安置区的村民代表魏红梅对市乡村振兴局法规股工作人员说道。
该局法规股负责人多次到包联安置区征求群众意见,收集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清单。了解到新场安置区群众的需求后,迅速组织工作人员对全市大型安置区开展走访,收集意见和问题,拟定解决方案。今年计划投入360余万元,对全市4个200人以上安置区配套建设公共服务中心,方便搬迁群众办理红白喜事,破除丧葬陋习,让安置区治理提档升级。杨集镇新场安置区路灯预计7月底完工,公共服务中心目前正在有序建设中,今年11月前可投入使用。
市乡村振兴局坚持“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的工作要求,结合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扎实推进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李若茜 彭姝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