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民俗文化学者杨顺昌先生在前些年编辑出版了一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录《百姓宗谱》,收录了《百家姓》中450个姓氏宗谱以及有关鲜为人知的史料,深受广大读者及专家好评。现在他又编著了一部《城山杨氏家谱》,脉络清晰,史料翔实,又从一个侧面彰显了中华文化之精华,演义了千年历史之变迁,颇费匠心,叹为观止!
杨顺昌先生是京市新市街道(原新市镇)城山村杨家冲人,其先祖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至鄂,流落京山城南乡至今已逾600余年了。杨顺昌1972年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先后在京山县的屈场、永兴、鸭山、新市执教18年,并担任过教导主任、校长。1991年转行行政部门,先后担任新市镇宣传干事、宣传办主任,火龙、天王、惠亭管理区党总支副书记、天王管理区党总支书记、镇党政办副主任、社事办副主任等职。
杨顺昌先生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他从事宣传工作时,写作是他的主业,干得风生水起;后来从事基层领导工作时,仍然坚持业余通讯报道工作,多次被省、地(市)、县新闻部门评为模范通讯员,当时的《京山日报》专门作过介绍。他在天王管理区任党总支书记时,多次接笔者去采访,畅谈他的工作思路和宏伟规划,描绘天王寺圣境山风景旅游区建设蓝图,令笔者深受启发,觉得他是一位有长远发展眼光的基层领导干部。更让笔者没有想到的是,他退休后不恋牌桌恋写作,仍然笔耕不辍,编辑出版了一部28万多字的《百姓宗谱》,填补了一个空白。因为大家都知道,经历十年文革,民间流传下来的什么族谱、家谱等都作为“四旧”被扫除掉了,连我本人姓王的宗谱只是小时候听父亲说过,但也忘记了,后来看了杨顺昌先生的《百姓宗谱》后才识“庐山真面目”。抢救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杨顺昌乃一大功臣!后来他又担任京山市(县)老年协会、老年学学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作出了不少卓有成效的业绩。现在他又编著了这部有着独特魅力的《城山杨氏家谱》,又是一件开拓性的工作,令人欣慰!
盛世修志,家兴续谱,这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传统源于中国古代,强调在盛世时期,通过编修地方志或续族谱、家谱来记录和传承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以便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料,对未来社会发展起到借鉴和启示作用,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笔者退下来后,也曾参加并主持修了京山县宣传志和京山二中校志,深有体会。但续百姓宗谱及家谱,笔者还是一个门外汉,因此,十分钦佩杨顺昌先生的胆略和丰厚的阅历及契而不舍的精神。
续家谱的意义和好处多多,一是寻根问祖,不忘根本;二是教育后人,激励他们为家族争光;三是增强凝聚力,促进家族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团结等等。因此,杨顺昌先生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其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光大。
祝贺杨顺昌先生的大作《城山杨氏家谱》早日问世并再接再厉,谱写更新更美的篇章!
王章一 2024年8月15日于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