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章一
不知大家发现一种现象没有,近些年来,老年人群中写近体诗词的人越来越多了。所谓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格律严密的诗歌体裁,包括律诗和绝句,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与古体诗相对。因此有人称之为“戴着镣铐跳舞的诗”,这种诗对思想有很大束缚,不宜在年轻人中提倡。由于一些诗缺乏一定的诗意,语言缺乏意境深度和个性化表达方式;有些直接使用政治口号或浅露语句,很像领导干部作报告,也有人戏称为“老干体”。但是,许多老同志爱学爱写近体诗,并用它来抒发情怀,追求快乐,安享晚年,是老同志老有所乐,乐在其中的具体体现。
其一乐:形成了一个高雅的“娱乐圈”。这不是“打牌圈子”和“吃喝圈子”。每当写出一首近体诗来,发在诗友或同学、朋友群里,大家共同品赏,相互切磋技艺,相互鼓励,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增添了诗友、朋友和同学群中的乐趣,其乐融融。
其二乐:乐于出版自己的诗集。笔者记得写小说《李自成》的大作家姚雪垠老先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对一些年轻作家说,你们出了书没有?要出几本书为自己身后做枕头。一些老同志退下来后,有闲了,也写不少诗稿,想把它变成铅字,汇编成册,一来便于保存,二来给子孙后代留个念想,这就是一件乐事。如我市特级退休教师王名生对近体诗词颇有研究,也创作了大量精华之作,从2012年开始直到2024年13年间,共出版诗词读物6本,统称“三槐系列丛书”,即《三槐雨》《三槐风》《三槐晴》《三槐吟》《三槐诵》(《诗国之星》)《三槐村》(《诗话京山》)。前3本和第6本是诗词作品,第4本介绍诗词格律基础知识,辅以诗词练习,适合初学者阅读。第5本分“昨夜星辰”和“今夜星辰”两部分,讲述古今诗词名家及其代表作品。前3本由香港中国文化出版社等出版,后3本分别由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和武汉出版社出版。后3本由全国新华书店发行,《诗国之星》曾在《中华诗词》刊登广告。原京山一中校长黄晓秀退休后也出版了《三余集》等三本诗文集。还有市老年协会的王国琼出版了诗集《放飞诗绪》,还有京山绀弩诗社的王火和谢俊明分别出版了《王火诗文选集》和《岁月礼赞》,市书画家协会的冯启明出版了《昧思庐韵语》等等,近10多年来,笔者就收到50多位老同志赠送的他们出版的诗词集,这大大地丰富了地方文化娱乐生活和彰显了地方文艺创作的繁荣景象。
其三乐:乐于诗作荣登大雅之堂。与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们纷纷向各类报刊网站投稿。如我市绀弩诗社殷鸿宾、黄海、夏德馨、白泰山、易木贵、詹继荣、张金凤、宋建革、苏祖泉、王火、陈开玉、段克敏等老同志和我的一些老同学段贤斌、周建斌、高世军等写的近体诗词作品被《中华诗词》《湖北诗词》《荆门诗词》《长寿荆门》等杂志和网站采用,较好地展示了京山诗词的创作实力和提高了对外宣传的形象。京山是当代著名作家聂绀弩的家乡,聂绀弩的近体诗写的非常好,聂绀弩的创作精神和创作风格也深深地影响了京山的诗词爱好者和写作者。许多老年人拿起手中的笔,讴歌新时代,赞颂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老年人的幸福生活,为京山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擂鼓助阵的作用。即便不被采用,也可自我欣赏,自娱自乐。
其四乐:乐于培养和壮大创作队伍。如王名生和京山绀弩诗社分别在京山老年大学开办了诗词培训班,近几年来培训了数百名学员。通过培训,使诗词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和一道亮丽的风景。如永漋镇诗词进农家、进田间,父子、夫妻、兄弟、干群都争相写诗吟诗,曾多次被《湖北日报》报道,并誉为全省“诗词之乡”。
其五乐:乐于遍地开花。京山市诗词学会主办了《绀弩诗词》,市老年协会、老年学学会主办的《京山老年》杂志也开辟了“诗词园地”,各乡镇主办的刊物,如宋河镇的《富水潆波》、孙桥镇的《桥乡风》、罗店镇的《白花菜》、钱场镇的《三澨缘》等,像一座座百花园,争妍斗艳,光彩夺目,丰富了中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因此,笔者认为,不论“跳舞体”、“老干体”都是“近体诗体”,有益于健康就“最得体”。老同志爱写近体诗,促进了诗词文化和创作的大普及大丰收,已成为老同志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一种生活新常态,也是一种高雅时尚的养老方式,值得我们为之拍手称赞。愿近体诗成为百花园中一朵永不凋谢的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