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溾水短评 > 溾水短评 >
溾水短评:清洁家园,从细微处见美丽乡村
来源:京山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刘泓妮   发布时间:2025-04-29    【字体: 】      0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环境脏乱差,农民乱扔垃圾这样的刻板印象一直扎根在大家的脑海中,真正让农村环境变脏的是像塑料袋这种“下乡”而来的工业品,农村缺乏相应的垃圾处理设施和卫生维护机制。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脏乱差的农村印象”。

 阶段性的问题、治理层面的问题,不能也不应简单随意归因在群体素质或风俗习惯上。解决问题,需要务实办、持续干。像是曹武镇白泉村,就结合本地实际,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道路硬化、垃圾治理、绿化美化 ……每一次的改变都引导农户自行清理“三堆”、规整“两垛”、整治“三乱”。

理念是先导,行动最关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村是生态宝库,所以城乡的协调发展格外重要。城市工业化走在前,环境治理方面有技术、有人才、有资金、有经验,可以“反哺”农村。

  技术下沉、资金倾斜和政策引导,城市可以帮助农村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闭环体系;而农村则以生态资源反哺城市,例如将秸秆转化为生物质燃料、将湿地修复与城市文旅宣传融合,形成"环境治理-资源再生-文旅开发"的良性循环。既解决了垃圾乱堆问题,让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还可以带动经济效益的提升。

 城乡协同治理模式,本质上是双方共同探索,通过“技术下沉+资源反哺”的共生路径,形成“碳减排-资源化-惠民化”的价值闭环。重塑城乡关系的价值坐标:绿水青山既是生态屏障,更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支点。

 城乡环境治理的深层革命,在于打破“城市中心主义”的单向度思维,构建互惠共生的命运共同体。当城市的技术红利与乡村的生态价值形成共振,乡村振兴便不再是孤立的发展命题,而是生态文明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范本。

(刘泓妮)

编辑: 陈诗雨【打印】 【关闭窗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关注京山市全媒体矩阵

默认标题__2025-01-26+09_47_50


   热点资讯
 

       中国·京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今日京山新闻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京山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稿件开头注明“据今日京山新闻网消息:(记者:XXX)”,所有转载的图片还需注明“记者:XXX 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含有少量的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友情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光明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湖北   
地方频道: 荆楚网    荆门新闻网    钟祥新闻网    天门网    随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    孝感网    三峡新闻网    鄂州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瑞安科技
本站所刊登的今日京山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京山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线索\短视频征集,请发送至376872700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4-6210101 举报邮箱:jssrmtzxxmt@163.com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7026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200047
鄂新网备:1009-0009 | 公安备案编号:42082102000001 鄂ICP备160001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