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28届中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总决赛)、“星月安防杯”第23届中国高校“校长杯”网球比赛的哨声在京山吹响时,这场全国最高规格的大学生网球赛事完成了一次意义深远的“破圈”——首次走出高校校园、扎根县级城市。100所高校、1500多名运动员在此汇聚,既是对这座小城40余年网球积淀的认可,也是对“县域能否办好大事”的有力回答。京山的实践不仅印证了“体育+城市”的共生逻辑,更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特色突围”路径。
落户之必然:四十年积淀筑牢底气根基
全国顶级大学生网球赛事首次落户县域,绝非偶然。这背后,是京山40余年如一日对网球运动的执着深耕,是“硬支撑”与“软生态”交织而成的综合实力必然。340余片标准球场、每万人拥有网球场5.67片的球场密度居全国县市之首,湖北省网球学校以“六个一流”的标准建立起专业办赛闭环。从国际网联U18巡回赛、ITF国际网球大师赛、中国(京山)绿林网球·英雄会、中国村网总决赛,到大学生网球锦标赛等赛事,京山早已具备承接高水平赛事的能力与底气,形成了“月月有比赛、全年不间断”的办赛节奏。10万名网球爱好者、屡获金牌的湖北省网球学校、输出至国家队的后备人才,共同构筑起网球生态的厚土。赛事选择京山,不是“破例”,而是“必然”。
赋能之实效:多元融合激活城市动能
大赛落幕,价值才刚开始释放。京山正将赛事“流量”高效转化为发展“增量”。“赛事+文旅”塑造消费新场景,“带着球拍去旅行”主题套餐串联网红球场、温泉康养与夜市美食。通过“赛事官方服务商”机制推动游客“即来即消费、愿意再回来”,为“年百万游客”目标铺路。“赛事+国际交流”打开对外新窗口,“中澳校长友谊赛”深化互动,推动京山从“全国标杆”向“世界知名”跨越。“赛事+产业”完善全产业链新格局,百所高校资源与“网球+培训”产业契合,校地合作潜力待发,品牌效应助力网球数智产业园聚链成群,为百亿网球产业目标筑基赋能。
前行之方向:网城共进书写发展新篇
赛事之后,如何让网球真正与城市共生长、同跃升?关键在于延续“赛”“城”融合的发展逻辑。要聚焦产业链延伸,激活经济增长新动能。着力拓展“网球+”融合边界,推动赛事经济与装备制造、体育培训、温泉康养、乡村旅游等业态深度耦合,打造“赛事运营——人才培养——装备产销——休闲消费”的完整产业生态,培育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要构建赛事矩阵,擦亮城市特色新名片。持续完善多层次赛事体系,形成职业赛事立标杆、业余赛事聚人气、青少年赛事育根基的衔接格局,以“月月有赛事、全年不间断”的热度保持城市活力,让网球成为彰显京山特色的最鲜明标识。要深化国际链接,打造对外开放新窗口。 强化国际资源对接,积极引进高水平国际赛事IP与先进训练体系,建设国际化网球训练基地;通过引进顶尖教练团队、拓展与中外体育院校合作,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与国际影响力,使京山成为中外体育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
从1983年的第一片球场,到2025年的大网赛承办,京山的蜕变是一场“以小见大”的县域发展实践。它生动证明,县域发展无需盲目拼资源、拼规模,而是可以凭借特色,走出一条“小而美、专而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网球与京山的故事仍在续写,未来,它必将为中国县域振兴与体育事业进步贡献更多精彩答案。(全媒体记者 邱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