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讯(通讯员吴晶、陈红革)“村里不仅请技术员现场对我们进行培训,还当面与外地专业合作社签订收购合同,我们只管种,不管卖。”3月29日,在京山市宋河镇董家城村会议室,听完培训的63岁的村民赵本军乐呵呵地说。
董家城村地处大富水河边,有不少荒坡荒地适宜种植红缨子高粱。但由于缺少劳动力,这些地块面临撂荒的窘境。今年开春不久,村委会多方考察,联系到外地某红缨子高粱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采取村集体种植和村民自愿种植等方式,在河滩、旱地、荒坡种植红缨子高粱。
为了降低农户栽培风险,确保增收,该村特邀请专业合作社技术员到村里,对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培训刚结束,30多户农户当场与合作社签订了200多亩、20多万斤的红缨子高粱收购合同。
“村里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年纪大,种植红缨子高粱劳动强度和前期投入相对比水稻小,每亩可达1500至1800元,很适合在村里推广。”该村党支部书记董静介绍,红缨子高粱属旱地作物,生长过程中,对水的需求不大,去年有农户自发种植了近70亩红缨子高粱,收成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