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讯(记者董园园、通讯员万小平、余舟)“京山市将搭建合作平合、加强产销对接,切实加强‘京山桥米’品牌建设,力争2025年‘京山桥米’加工产值和品牌价值双双突破200亿元。”近日,京山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在谈到京山桥米发展目标时介绍。
实现上述目标,第一步是筛选高产、抗病性好、食味优质的水稻品种。京山市对“鉴真2号”“鄂中5号”“洋西早”等桥米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在京山原产地建立繁育基地5000亩,年繁殖良种200多万公斤。
2021年,京山全市国标二级(含)以上优质稻占比80%左右,达到305万亩。对标“五常大米”等好大米标准,完善“京山桥米”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对桥米生产过程进行统一规范。开展市级优质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分区分级建立万亩示范片15个。
整合品牌,抱团引领发展。京山市制定品牌管理办法,授权38家企业使用品牌标识,形成母子品牌“联营共建、品牌共享”发展格局。坚持线下线上一体化推进,线下依托洪尔玛、家乐福、中百、中商等大型商超,将销售网点布局到30多个大中城市,线上进驻天猫、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合,全面导入“荆品名门”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销售渠道,构建起以湖北为校心、辐射全国的营销体系。
引导稻米加工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优质原粮基地。2022年,组织全市28家稻米加工企业落实订单计划130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34%。其中,“京山桥米”订单面积55万亩,占订单面积的40%以上。
大手笔做强稻米加工,拓展增值空间。今年1月,京山市成立桥米协会,首批吸纳35家规模以上优质稻米加工企业入会。去年,国宝年产20万吨桥米、京和米业20万吨稻米等一批智能化稻米加工生产线相继建设。
近两年来,荆门市累计整合省级项目资金5.4亿元支持优质稻米产业发展,京山市财政每年安排600万元对“一袋米”工程进行支持。国宝桥米公司将规划建设年产2万吨母婴产品、1.8万吨米糠毛油、3.6万吨成品食用油、2万吨米汁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