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外媒京山 >
【中新网】京山市孙桥镇:大米飘香助民致富
来源:中新网   作者:唐仁珍   发布时间:2022-10-27    【字体: 】      

  10月26日,京山市孙桥镇蒋家大堰村村口的“张富桥米加工厂”又在忙着收谷、加工、打包、出售,包装袋上的“桥米”二字格外醒目,从外地来此采购的王先生表示:“我对这一批桥米的颜值和品质都非常满意!”

  据了解,桥米有产地不扩散的特性,桥米的生长与它特定的环境息息相关,哪怕是相隔一箭之地,生长出的桥米品质也有所不同。张富桥米加工厂根据田块、品质、品种等因素不同,深入田间地头查看、甄别,制定多个收购价格,今年加工厂已购入桥米原产地蒋家大堰村和余家沙坡村的优质稻近20万斤,加工成大米后销往武汉周边市县。蒋家大堰村彭丽荣夫妇今年种植了130亩优质稻,出售“五三七”10万斤,“丝苗”和“黄花钻”3万斤,洋西早3000斤,留种子和口粮8000斤,收入18万元,除去7万元的成本,年纯收入11万元。

  桥米因颗粒细长、晶莹剔透,饭香软糯、可口不腻、营养丰富而备受消费者青睐,“洋西早”作为“米中珍品”,更是常常出现“一米难求”的现象。京山国宝桥米公司在桥米原产地蒋家大堰村流转土地600亩,实施订单农业,实行加价收购。村民们生产的优质稻有的卖给国宝桥米,有的卖给加工厂,还有原产地村民自己生产、加工打包后,通过网络销售、送人、快递到全国各地,随着桥米的名气越来越大,桥米销售圈也逐渐扩张,不管在哪里都很抢手,桥米不愁销已经是大势所趋。

  近年来,在京山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国宝桥米产业园搬迁至孙桥镇。桥米发展不仅为村集体增收,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已经为当地农民可靠稳定的收入保障,从事桥米产业的人越来越多,仅孙桥镇就有27家大小桥米加工企业,全镇8万亩水耕地全部种植桥米。(唐仁珍)

编辑: 王静【打印】 【关闭窗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关注京山市全媒体矩阵

默认标题__2025-01-26+09_47_50


   热点资讯
 

       中国·京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今日京山新闻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京山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稿件开头注明“据今日京山新闻网消息:(记者:XXX)”,所有转载的图片还需注明“记者:XXX 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含有少量的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友情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光明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湖北   
地方频道: 荆楚网    荆门新闻网    钟祥新闻网    天门网    随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    孝感网    三峡新闻网    鄂州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瑞安科技
本站所刊登的今日京山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京山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线索\短视频征集,请发送至376872700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4-6210101 举报邮箱:jssrmtzxxmt@163.com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7026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200047
鄂新网备:1009-0009 | 公安备案编号:42082102000001 鄂ICP备160001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