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京山市乡村振兴局的指导和扶持下,省级脱贫摘帽深度贫困村罗店镇大山头村积极探索特色养殖业,把牛产业和“牛经济”当作“香饽饽”,逐步形成了村集体、合作社和农户三赢的良好发展格局。
冬日里的大山头静谧中透着喧嚣,山脚下的村庄里不时传来“哞哞”的牛叫声,好似演奏着一首首美妙的拧∧曲。徇着牛声,笔者来到京山致鸿农牧业专业合作社驻地,对合作社带头人、理事长喻鹏进行了深入采访。
喻鹏于1988年出生在大山头村五组,大学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曾就职中央电视台7套后期编辑,后辞职跟随父亲经商,并积累了人生第一桶金。
谈起回到家乡发展养牛产业的初衷,喻鹏表示,大山头村山地多,坡地多,自然条件好,食草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养牛。通过前期考察,他发现肉牛养殖疫病少、生长快、风险小、经济效益高,而且国内肉牛市场需求旺盛。
如同当初果敢辞职下海一样,喻鹏一眼就认准了中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用牛夏南牛养殖项目。“回来以后,多方听取群众意见觉得‘牛产业、牛经济’符合大山头村情,是我们大山头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致富的好路子。”面对父老乡亲的殷殷期盼,怀揣回乡创业的雄心壮志,喻鹏一头扎进村里,开始了创富梦想。
据了解,该肉牛项目以合作社为依托,实行统一引进优质种牛、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疫病防治、统一市场销售的养殖模式,带动农户养殖肉牛。合作社引进优质种牛到农户,为农户提供养殖技术、防检、诊疗服务。农户的母牛产下了小牛犊,既可以返还到合作社集中育肥,又可以自养,实现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大山头村一组农户李习新,2021年3月份从合作社购回2头母牛,如今已经繁殖了2头小牛,总数达到4头。谈起养牛,老李信心满满:“自己家里种的稻草、收的玉米给它吃就行了,成本相当低。我这一年半的时间轻轻松松可以赚一两万块钱。”
合作社还常年吸引当地4位村民在此务工,增加家庭收入。“我在这里务工,每个月有3000块的收入,非常稳定,又可以照顾我的家庭,做农活都很方便。”该村五组脱贫户李吉雄高兴地说道。
喻鹏表示,从2019年至今,合作社累计投入资金近300万元,截止目前,合作社累计出栏172头,还存栏肉牛108头,实现净利润100多万元,并带动了21户周边农户参与养殖,规模达到200多头。
作为养牛项目的组织者和发起方,大山头村委会也是受益者之一。得益于乡村振兴局65万元项目资金扶持,村集体最终以固定资产牛棚和部分股金作为入股,每年不仅可以获得合作社3万元的场地租金,还有17%的股份分红收入。大山头村党支部书记李习松说:“现在我们整个村在合作社养牛方面,已经很有起色了,我们现在很有信心把它扩大、做好。”
作为大山头村返乡能人和致富带头人,喻鹏表示,后期将在乡村振兴局的继续支持下,准备扩建两栋新的现代化标准牛棚,把存栏量提高到两百头。远期目标是建设屠宰场和冷库,进一步提高肉牛产业附加值,吸引带动更多农户加入特色养殖产业,让他们过上“牛”日子,实现共同富裕。(曾凡学 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