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外媒京山 >
【湖北日报】“一村一品”不是硬凹造型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程曼诗   发布时间:2023-04-25    【字体: 】      

湖北日报评论员 程曼诗

初到京山市罗店镇马岭村,近处看,大棚果蔬、生态餐厅、养殖场一片红火,远处看,红叶李、黄金槐、垂丝海棠一片斑斓。这个活力四射、特色鲜明的村庄,也是“京山桥米”产地之一。

再到京山市新市街道白谷洞村,以“非遗”+“科技”为主题建设的“寻味京山”非遗展示馆、VR科技馆、百家戏楼成为亮点,还配套建设了非遗产品销售坊,为白谷洞村带来人气和经济的双赢。
立足本地实际谋发展、造亮点,两个村都有自己独到的思路。一个选择绿色+生态,一个选择文化+科技,错位发展,让乡村更有识别度。根据本地资源禀赋和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和品牌优势,也就是培育“一村一品”。然而对于“一村一品”,马岭村村支书张立也有自己的冷静思考:“一村一品”只是个方向,并不适合每个村。大多数的村自然条件相似、产品相同,如果“硬凹”造型,结果未必尽如人意。
这些年,农村的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一村一品”也好,“一县一业”也好,如何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到,曾看过“培养一批‘一县一业’重点基地”的文件:“我看了以后皱了眉头,这个事情不好下指标。一个县是不是光靠一个产业去发展,要去深入调研,不能大笔一挥,拨一笔钱,这个地方就专门发展养鸡、发展蘑菇,那个地方专门搞纺织,那样的话肯定要砸锅。”
“一品”绝不是偶然产生的,不是“拍脑门”想出来的,而应该是当地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刻意追求“一村一品”,不顾当地种植、养殖或加工习惯,不管农民有无技术,就强行发展不符合本地条件的“特色”,则是对“一村一品”的最大误读。

一个地方培育一品还是几品,发展一个产业还是多个,没有现成答案可抄。有的地方山明水秀,有的地方花果飘香,有的地方矿产丰富,有的地方文脉绵长,在选择主导产业上就有先天优势。同时也要看到,如果当地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一技之长”,就更要多问几个“行不行”“符不符合”“合不合适”,而不是硬着头皮强迫农民搞“新产业”。

编辑: 王静【打印】 【关闭窗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关注京山市全媒体矩阵

默认标题__2025-01-26+09_47_50


   热点资讯
 

       中国·京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今日京山新闻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京山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稿件开头注明“据今日京山新闻网消息:(记者:XXX)”,所有转载的图片还需注明“记者:XXX 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含有少量的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友情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光明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湖北   
地方频道: 荆楚网    荆门新闻网    钟祥新闻网    天门网    随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    孝感网    三峡新闻网    鄂州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瑞安科技
本站所刊登的今日京山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京山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线索\短视频征集,请发送至376872700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4-6210101 举报邮箱:jssrmtzxxmt@163.com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7026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200047
鄂新网备:1009-0009 | 公安备案编号:42082102000001 鄂ICP备160001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