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桥米是京山的农产品金字招牌,截至2022年,京山桥米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55万亩。如何更科学地提高稻田产量和产值?近年来,当地采取虾稻共作模式,带动当地农户增产增收。

6月14号,在宋河镇徐桥村的一块稻虾共作的水田里,几位村民正在进行今年的最后几次捕虾,过几天田里就要栽上水稻。

荆门京山市宋河镇徐桥村村民 黄善亮:“最高峰可能捕个三千多斤(每天),这两天是尾声了,尾声可能搞个五六百斤、六七百斤不等,虾子收完了以后我们种水稻,水稻品种是洋西早我们的稻谷是两块多钱一斤,其它的水稻、杂交水稻只有一块二三。”
宋河镇稻虾生态种养具有独特的优势,它的水源来自高关水库,水质清凉,养出的高端清水虾,曾经获得了荆门市虾王争霸赛一等奖,当地还注册了“高关清水虾”的商标,形成品牌效应,由上海大润发销售到江浙沪地区。销路好了,当地还涌现了越来越多的专业合作社,捷天稻虾合作社就流转土地1100多亩,规模化稻虾共作生态种养。

荆门京山市捷天稻虾专业养殖合作社副理事长 杨维涛:“产值,我们算的每亩应该是在5500-6000(元)左右,比农户没有流转之前农户种的话每亩增加差不多是2000块钱左右。”
养虾规模不断扩大,虾苗也成了紧俏货。2021年开始,捷天稻虾合作社开始自主繁育虾苗,现在每年可以繁育10万斤,其中一半还可以提供给附近养虾的村民。

荆门京山市宋河镇徐桥村村民 陈勇:“价格也比那边便宜一点,在这里进苗有一个好处,对我们散养农户来说的话,提供一点技术上的帮助,还有销路什么都可以(提供帮助)。”
在京山,当地已经把“一只虾”工程纳入 “三农”综合考核,重点打造了宋河捷天稻虾1000亩连片示范基地。今年,京山市小龙虾养殖面积18万亩,其中稻虾养殖16万亩,比去年增加 5000亩,预计产量 1.8 万吨。

荆门京山市水产发展中心生产股负责人 王忠义:“目前我们正在主推的就是,这个稻田无沟化养殖和繁养分离养殖模式,同时也还可以有力推动粮食和小龙虾产业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