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外媒京山 >
【中国县域经济报】白谷洞村以河为笔,绘就共富新画卷
来源:京山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余惠玲 余琴 朱曼   发布时间:2024-09-12    【字体: 】      0

空中俯瞰,蜿蜒2公里长的乌龙河和柳林河,源自湖北省荆门京山市白谷洞村孝子潭,与下游京山河连通,是京山河水系治理的重要节点。

沿河而下,白谷洞村整治河道300米,历时4个月。全线清淤、护砌、绿化、硬化,依水而建的白谷烟村乡村景区,已于2022年底开园迎客。

“景区入选了国家文旅部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改造后至今,吸引市内外游客30多万人次,带动300多名村民就业,每年为村集体增收60万元。”村党支部书记彭庚介绍。

白谷烟树景区的河流(余琴 摄)白谷烟树景区的河流(余琴 摄)

走进景区深处,睡莲灵俏,瀑布飞流,带来一丝凉爽与惬意。村委会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本村人可免费入园游玩。每至傍晚,村民们三五成群,来到景区散步纳凉,享受着水美乡村建设带来的家门口“小确幸”。

村保洁员罗秀祥身手敏捷,是河道清理的一把好手。每天清晨4点半,他便开始进行村庄垃圾清运工作,并自愿清理河道及周边垃圾。河道巡查员张作华则启动了景区和河道巡查工作。目前,全村有28位村民参与景区及河道管护工作。

每逢节假日,白谷烟树景区游人如织。村民向其军趁着热闹做起了儿童游乐船的生意。“船票10元至20元不等,有时一天可收入1000元,每年1万元不在话下。”向其军平时也会顺手清理河道垃圾和青苔枯枝,不时往河里投放鱼苗,自觉维护河流生态,“这是村里的母亲河,还是村民的致富河,大伙都很爱惜。”

“村里治理了塘堰、沟渠、河道等23个小微水体,因地制宜实施水系连通工程,修建水边步道1000米、亲水平台5个,实现了路相通、树成行、草盖坡、渠成网。”前任白谷洞村河湖长刘攀说。期间,2700余村民自筹资金85万元、参与筹劳1000人次。

白谷洞村河道治理后水质清澈(余琴 摄)白谷洞村河道治理后水质清澈(余琴 摄)

河水清了,乡村发展开启了新思路。村里积极推广水中养鱼虾、水面种莲藕、塘堤种树木的立体种养模式,大力发展“小微水体”经济,让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相得益彰。

夏日农田,荷叶连连。在白谷洞村2组,66岁的朱秀珍正忙着巡水灌溉,清除杂草。原本是村厨的她,自从村里水质改善后,又多了一本致富经。“我种了有3.5亩莲藕,收益能有五六万元哩!”丰收的喜悦在她脸上洋溢。

村口的共享菜地里,应季蔬菜长势喜人。昔日,每家每户只有一个简易化粪池,生活污水直排沟渠。现在经过三级化粪池处理后流出的清水,从浇灌菜地的“废水”变成“肥水”。村里借势城区“菜篮子”传统,吸引市民乡村种菜,每亩净收益达到1万元。

“白谷洞村水源条件好,这里有看得见的绿水青山,来这里种菜我们吃得放心。”家住建材大市场的张阿姨,特地来到白谷洞村选定了一块菜地,种上了黄豆和花生。300多片菜地,形成了小有名气的绿色产业。

白谷洞村乡村美景一角(余琴 摄)白谷洞村乡村美景一角(余琴 摄)

随着来游玩休闲的市民增多,村里鼓励并引导有意愿的农户经营农家乐。目前,全村已发展农家乐12家,从业人员57人,另有村民在村内“摆起摊”,销售自家种植及制作的农产品。从去年数据看,村里人均收入达3.08万元,较周边村庄高出0.52万元。

河与人,相生相依。“这是我们儿时的乐园,是农田的灌溉之源,如今,又成为村民致富的希望之源。”在村里生活了60年的老一代村支书卢继承深有感慨地说。

村庄,见证了河两岸的发展与变迁。河流,也被村民热爱守护,共同谱写着美丽与富裕的和谐乐章。(记者 余惠玲 通讯员 余琴 朱曼)

编辑: 陈诗雨【打印】 【关闭窗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关注京山市全媒体矩阵

默认标题__2025-01-26+09_47_50


   热点资讯
 

       中国·京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今日京山新闻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京山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稿件开头注明“据今日京山新闻网消息:(记者:XXX)”,所有转载的图片还需注明“记者:XXX 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含有少量的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友情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光明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湖北   
地方频道: 荆楚网    荆门新闻网    钟祥新闻网    天门网    随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    孝感网    三峡新闻网    鄂州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瑞安科技
本站所刊登的今日京山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京山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线索\短视频征集,请发送至376872700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4-6210101 举报邮箱:jssrmtzxxmt@163.com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7026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200047
鄂新网备:1009-0009 | 公安备案编号:42082102000001 鄂ICP备160001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