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镇区快讯 > 钱场镇 >
钱场镇:“牛倌”易会红的致富“牛”路
来源:京山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余静、周雨薇   发布时间:2023-10-16    【字体: 】      

“回!”10月15日傍晚,在京山市钱场镇徐冲村一组,53岁的“牛倌”易会红站在家门口中气十足发出呼唤,不多久便听到“叮叮当当”的声音响起,那是牛儿们应声成队归家了。

“它叫铃铛,是最大的牛,也是头牛,很聪明的!”易会红抚摸着“领头牛”铃铛的额头说道,他在这头一喊,铃铛就晓得带着牛群回家了。为什么一头牛会有“铃铛”这么一个可爱的名字?原来,在“铃铛”的脖子上,用项圈挂着黄铜制成的大铃铛,除了“铃铛”,其他的牛儿也有自己的名字,“这是麻将,804斤了,胖头现在692斤……”说起牛儿们,易会红如数家珍。

三年前,在家种地的易会红开始养殖水牛。“京山人爱吃水牛,有牛肉味儿,加上这几年大家都知道不能焚烧秸秆,田间地头的稻草也是草料的一大优质来源。”易会红介绍道,思路开阔、行动力强的他当即决定抓住机遇,引进养殖由印度摩拉牛和本地水牛杂交而成的水牛,兼顾水牛的肉质鲜美和摩拉牛的高产抗病,在当地颇受欢迎。

走进牛舍,十余个牛槽干净整洁,牛棚屋顶安全美观,12头水牛正埋头吃得香甜,易会红走过去,又依次添上草料,牛儿们抬起头来,湿润的大眼睛看看他又继续低头开吃。角落里堆放着数十捆稻草,是牛儿们过冬的干粮。2022年,易会红收购了村子里的全部稻草10000余捆,将多余的卖到周边天门、应城等县市养殖户,给村民们每户带来了1000多元的额外收入。

牛舍后面,是易会红承包的一片荒山,也是他的“私人牧场”。山上生长着马尾松和竹子,山脚下一汪清泉与绿树相互映衬,春夏自然生长的杂草是牛儿们的天然食材,遗留的牛粪则回馈以森林养分。易会红说,他洒下的黑麦草籽已经发芽了,还打算播撒三叶草籽,既能作为草料也能养护地力。黑麦草的嫩芽笔直纤细,却坚持从土壤里冒出了尖,正如他不断摸索一路前进的致富历程。

荒山面积大,接近80亩,想要看管好牛群可不是容易事。在山脚处,只见一根细长的合金线将整个山林绕了一圈,这就是易会红的独有妙招。“这是‘电子围栏’,只要打开开关就能通上弱电流,牛不小心跑出来就会被电回去,时间久了都晓得不出这个圈子。”易会红笑着解释,得益于现代农业科技的普及,让养牛不再是件“难事儿”。

“原先我只有7头牛,现在已经有12头,10头母牛2头公牛,每三年能繁殖2次,明年估计就能有20头了,我已经提前准备好牛舍就等小牛犊了!”日子越过越牛,易会红对养牛致富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余静、周雨薇)

编辑: 王静【打印】 【关闭窗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关注京山市全媒体矩阵

默认标题__2025-01-26+09_47_50


   热点资讯
 

       中国·京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今日京山新闻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京山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稿件开头注明“据今日京山新闻网消息:(记者:XXX)”,所有转载的图片还需注明“记者:XXX 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含有少量的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友情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光明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湖北   
地方频道: 荆楚网    荆门新闻网    钟祥新闻网    天门网    随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    孝感网    三峡新闻网    鄂州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瑞安科技
本站所刊登的今日京山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京山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线索\短视频征集,请发送至376872700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4-6210101 举报邮箱:jssrmtzxxmt@163.com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7026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200047
鄂新网备:1009-0009 | 公安备案编号:42082102000001 鄂ICP备160001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