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星正在给马口鱼喂食
群山环抱,清泉流淌。几排钢构温室里,11个陆基围桶一溜儿排开。4月12日一大早,在位于宋河镇芭蕉寺村新罗泉边的京山皓宇设施农业养殖试验场,项目主要投资人马星一边投喂饲料,一边仔细观察,详细记录鱼儿进食、活动等情况。
“传统养殖比较粗放,品种主要是草鱼、胖头、翘嘴白、鲫鱼等,效益不明显。”马星指着陆基围桶介绍说,这个70方的桶里,目前养殖着5万多尾长鳍鱲,是作为种苗培育的。
马星进一步解释,长鳍鱲,本土称之为“马口鱼”;周身长有彩色条纹的,京山人习惯的叫它“红丝马口”。“一年的试养,主要是在养殖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掌握技术,为下一步大池高密度规模养殖打好基础。”问他为什么选择养殖“马口鱼”,马星说,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为村民找到一条高密度养殖优质鱼类的新路,助力养殖户增收。
2021年秋,有着多年传统养殖经验的马星,看到市场对高品质鱼类格外青睐,便联合几位朋友,利用新罗泉优质泉水资源,租赁村民的边坡荒地,建设大棚陆基围桶试验场。他先后到广州、佛山、岳阳、武汉等地拜师学艺。华中农业大学致力于本土鱼类养殖研究的樊教授建议他,依托京山及宋河优质的泉水资源,高密度养殖“长鳍鱲”这一品质好、市场潜力大的鱼类。
“去年试养了好几个品种,有西伯利亚杂交鲟、鲈鱼、马口等,对比下来,还是养殖鲈鱼和本土马口为好。”马星说,围桶养殖技术成熟了,现在他在合兴集村对原有30亩水面的池塘进行改造,打算近期每亩投放4000尾的鲈鱼苗,开展高密度大池养殖。同时,将自家原有的20亩养殖池予以整理,增加设施设备,养殖马口。“每亩投放马口苗8000尾,长到1两以上投放市场,每亩可捕捞成品马口800斤。按目前市场价28元计算,每亩水面2万元的收益应该没问题。”马星自信地说。
“今年年初,监利市一养殖大户,带着市水产局技术人员和检测设备来到场里,实时采样,现场解剖,当场化验鲈鱼和马口苗,对各项指标非常满意,当时一下子采购鲈鱼苗20万尾。”马星说,后期待“马口”孵化成苗后,该养殖户准备采购养殖。
谈到养殖场的发展,马星表示,将加大“马口”的筛选和繁育力度,虚心向华中农业大学专家教授请教,力争早日将“马口”这一京山优质本土品种推向市场,通过扩大养殖,叫响品牌,做大做强,圆一个“马口梦”,为养殖户找到一条新的增收途径,助力乡村振兴。(陈红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