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镇区快讯 > 宋河镇 >
一渠活水润京应
来源:京山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陈红革 廖琪   发布时间:2023-09-01    【字体: 】      

“两个月没怎么下雨,田里晒得裂了缝,得亏高关水库抢着修通了这段垮塌上十年的支渠并及时开闸放水,不然今年至少要损失三四十万元,感谢你们啊!”8月24日,站在田埂上,看着正低头散籽、丰收在望的农田,京山市曹武镇玉皇庙村今年刚刚承包600多亩田的种粮大户晏老伯面对来自省高关灌区的朋友,难掩内心激动。“这水不仅来得及时,还管得够,明年还想再多承包点地。”对于将来的发展,他笑容满面,信心满满。

7月以来,大富水流域持续高温,降水量较往年同期偏少4成。“地处高关灌区末端的应城市陈河镇缺水严重,旱情超过历史极值干旱的去年,情况十分危急,希望灌溉能够按照最大水量、最快速度进行。”8月14日,应城市市长胡光怀率队深入灌区调研后对省高关局现场灌溉的负责同志通报旱情情况时说。

面对持续蔓延的旱情,高关水库于8月8日提闸放水,至8月28日关闸,整个秋灌持续22天。灌溉期间,共向灌区送水3332万立方米。其中,向应城市输水约2200万立方米,向京山市输水约1100万立方米。

送水·高效

“抗旱保丰事关民生保障底线、事关粮食安全大局、事关乡村振兴全局,近段时间高温少雨,我省局部地区旱情严重,水利人要知责担当,科学调度,及时供水,全力以赴打赢抗旱减灾攻坚战。”8月23日上午,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廖志伟来到高关灌渠抗旱一线,对省高关局和灌溉一线同志语重心长地说。

面对繁重、迫切的灌溉任务,为确保一渠清水尽快滋润干涸的田畴,省高关局开展一系列工作部署保障输水保灌。“开灌伊始,省高关局就迅速召开灌溉工作动员会,提升思想认识。同时原计划由灌区管理中心的10名干部职工完成的灌溉工作,考虑到抗旱送水责任重大,局党委又从局各科室各部门抽调28名骨干力量,与灌区中心职工一道组成抗旱攻坚队,参与秋灌。”省高关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吴汉青介绍说。

8月8日上午10时开闸放水,8月9日上午6时,经过百余里的“长途跋涉”,20小时时间,一渠清水顺利到达东、西干渠京山与应城两市的交界线白沙口和八百湖,随后,又经过16个小时的“旅行”,水头就进入灌渠末端的应城市陈河镇。光从时间上来说,就比以前提前了3到5天。

“别看这三五天,可正是稻子灌饱浆的关键期,有收无收、收多收少也许就由这几天决定。”京山市曹武镇谷岭村种粮大户段先生也感激地说。

“近年来,得益于高关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的持续实施,渠道内外塌方断面得到有效治理,输水渡槽重建后过水能力有效提升,部分渠道硬化有效减少了渗漏,如今输水量和效率大大增加。”省高关局灌区管理中心主任余晶晶介绍。

渠道过水速度快、水损耗小、灌溉效率高,成为高关灌区2023年秋灌的突出特点。

2023年,高关灌区不断配套完善渠道、闸门、道路、桥梁等各项基础设施。新堰冲渠顶运维的道路的顺利硬化,成为了当地老百姓的主要出行路,也顺畅了一线抗旱同事的“测流之路”。灌区管理中心的廖睿负责新堰冲段的放水测流,今年这也是他第3次参与抗旱灌溉工作。“以前到新堰冲去测流时,由于是泥土路,需要骑30分钟摩托车,现在只需要不到10分钟就能到达测流点。”

灌溉·坚守

不明底细的人也许觉得,灌区搞抗旱,无非就是测测流、看看水头、提闸关闸,轻轻松松。殊不知,事儿远比想象的要辛劳得多。

“高关灌渠总干渠从渠首到曹武镇牯牛山就长达46.3公里,再加上从牯牛山分别到白沙口和八百湖近10公里段面,沿途有15座节制闸、111个大小分水口,每天都要人值班值守,一时一刻也马虎不得。”说到工作艰辛、责任重大,高关灌区管理中心副主任刘向阳深有感触地说。

除了测流和启闭节制闸、分水口之外,还要随时清理渠中漂浮物、障碍物,以保证过水顺畅,工作的辛苦可见一斑。

同样负责新堰冲段的杜柽说,开灌前他们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到总干渠中清除水草和障碍物,“渠里有很多的苔藓和淤泥,在清理时稍不容易脚就会打滑。”

高关灌渠牯牛山节制闸不仅承担向应城市东、西干渠送水的重任,同时作为确保总干渠安全的重要关口,灌溉期间,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大意与疏忽。灌渠管理中心副主任吴超带着6名年轻人,一直坚守在这里。

“今年8月份高温天气尤其多。”25年来,一直扎根在最基层的党员陈东,目前正负责竹林湾管理段的巡渠查险、清杂除障、测流送水工作。

每天鱼肚翻白的时辰,陈东和他的同事们就要起床,驱车加步行,来到分水口。打捞、除杂、测流,这是他今年22天里一直所重复的工作。

“每天至少进行2次测流,同时根据灌溉需要还要第一时间到现场调控闸门和分水口的流量。”陈东说,“大多数渠道都是这样,只有一侧通路。如果分水口和节制闸布置在路对岸,开闸放水,就要绕道,有时要穿过剌人的杂草,划破手、划破脚也是‘家常便饭’。自开闸以来,灌溉管理人员24小时驻扎在各分水口附近,以便出现问题时,可以立即赶到现场。

汗水·责任

以渠为家,身体力行的老党员,感染了一批抗旱“新兵”。

作为第一次参与抗旱灌溉的高关灌区管理中心的张腾和詹九如来说,这是他们首次与灌区群众面对面,也是第一次感受到作为一名“水利人”肩上所担负的使命和责任。

“我看到他们的田已经干裂了缝,如果没有高关水,今年的庄稼肯定会枯死。”张腾说,秋灌十分紧迫,很多群众都会问,什么时候水能到,粮食是他们赖以为生的命脉,看到水到了,他们紧皱的眉头也舒展开了。

“在抗旱灌溉的过程当中,放水、打捞、清淤、除渣、测流、渠道巡查、防溺宣传、闸门启闭、机电运行……每一项任务都很重要,参与其中一环,为京山应城百姓,为下游灌区群众送上一渠及时的高关水,是省高关局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余晶晶说道。

历时22天的秋灌已经结束,来自高关水库的3332万立方米清泉水,从渠首奔流100多公里,“解救了”被烈日炙烤近两个月的30万多亩干涸的田地。好水出好谷,大旱之年闻名省内外的优质农产品京山桥米和应城糯稻大丰收已成定局。(陈红革 廖琪)

编辑: 王静【打印】 【关闭窗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关注京山市全媒体矩阵

默认标题__2025-01-26+09_47_50


   热点资讯
 

       中国·京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今日京山新闻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京山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稿件开头注明“据今日京山新闻网消息:(记者:XXX)”,所有转载的图片还需注明“记者:XXX 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含有少量的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友情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光明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湖北   
地方频道: 荆楚网    荆门新闻网    钟祥新闻网    天门网    随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    孝感网    三峡新闻网    鄂州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瑞安科技
本站所刊登的今日京山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京山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线索\短视频征集,请发送至376872700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4-6210101 举报邮箱:jssrmtzxxmt@163.com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7026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200047
鄂新网备:1009-0009 | 公安备案编号:42082102000001 鄂ICP备160001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