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镇区快讯 > 新市街道 >
新市街道龙泉山村:小香菇撑起致富“伞”
来源:京山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易平雁、朱福霞、汪露   发布时间:2024-10-31    【字体: 】      0

10月29日,在新市街道龙泉山村一组,脱贫户易友忠起早贪黑,忙得不亦乐乎,他正忙着将满是小香菇的菌棒搬入生长大棚。

易友忠全家老小齐动手,正忙碌着对刚移入大棚里的菌棒进行排放、脱袋、捆扎废膜,整个现场忙而有序。一行行整齐的菌棒上,一个个刚长出来的鲜香菇,散发出浓郁独特的芬芳。

现年52岁的易友忠,因小儿麻痹后遗症,右下肢残疾,是村里的脱贫户。几年前,在市商务局驻村工作队、村党支部书记易平雁的鼓励指导下,他家开始试着种植袋料香菇。经过几年的发展,他的香菇种植基地建设大棚3个,占地600多平方米,能容纳1.5万多筒菌棒。

“我和妻子身体都有残疾,父母又年老体弱多病,种田、打工都不适合,村里根据我家里的实际情况,鼓励帮助我种香菇。种了几年我发现,香菇整个生长周期体力活都不重,可以充分利用我家里的劳动力条件,既能自己在家门口创业,又可以照顾老人。今年我种了15000多袋,每袋可产鲜香菇1.5斤,总共可产22000多斤,按照目前最低市场价格每斤5元计算,预计毛收入11万元,除去成本4万多元,纯收入6万多元。靠自己的双手劳动创造幸福生活,心里甭提有多踏实开心。”看着菌棒上刚刚长出的小香菇,易友忠自信而充满希望地说。

Img670484b1c3d04a248da6d34bc5276628

龙泉山村地处新市街道西北山区,昼夜温差大,天然的培养基料加上山泉水浇灌,培育出的香菇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村里引导鼓励菇农外出学习参观,不断更新袋料香菇培育技术,通过多年探索积累经验,大大提升了袋料香菇产业的经济效益,逐步成为一项稳定成熟的脱贫产业。

下一步,村里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充分发动群众,集思广益,共同发展接地气的野蜂蜜、野葛粉、泉水米、小微盆景等绿色环保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易平雁、朱福霞、汪露)

编辑: 邱超杰【打印】 【关闭窗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关注京山市全媒体矩阵

默认标题__2025-01-26+09_47_50


   热点资讯
 

       中国·京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今日京山新闻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京山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稿件开头注明“据今日京山新闻网消息:(记者:XXX)”,所有转载的图片还需注明“记者:XXX 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含有少量的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友情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光明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湖北   
地方频道: 荆楚网    荆门新闻网    钟祥新闻网    天门网    随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    孝感网    三峡新闻网    鄂州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瑞安科技
本站所刊登的今日京山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京山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线索\短视频征集,请发送至376872700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4-6210101 举报邮箱:jssrmtzxxmt@163.com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7026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200047
鄂新网备:1009-0009 | 公安备案编号:42082102000001 鄂ICP备160001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