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穿过新市街道农村福利院的走廊。81岁村民易平彪已端坐在石凳上,双手轻捧泛黄的《红楼梦》。阳光为他斑白的鬓角镀上金边,也照亮了书页间跃动的文字——这位来自龙泉山村的五保老人,正用书香滋养暮年,让平凡日子闪耀智慧光芒。
7月的天气酷暑难耐,但易平彪对读书的热情丝毫不减。近日,易平彪对《红楼梦》兴趣颇高,福利院李院长知晓后,在朋友圈发起“为老人圆读书梦”的爱心活动,很快就收到了《红楼梦》等四大名著。“这下好了,四大名著都齐了!”易平彪说。
此后,院里的青石凳成了易平彪的“精神驿站”。在这里,他时而为诸葛亮运筹帷幄拍案叫绝,时而因梁山好汉的侠义豪情热血沸腾。
“读书也要回报社会。”身体硬朗时,他主动整理庭院、打扫卫生,用行动诠释“老有所为”。福利院也持续为他征集书籍,让这份珍贵的“精神食粮”不断充盈。
夕阳西下,余晖为福利院披上金衣。易平彪翻开书籍,沙沙的翻书声里,似有龙泉山的松涛、故乡稻田的清香。这位八旬老人用书香证明,岁月可苍老容颜,却无法枯萎求知的心。在这方小院里,书籍架起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晚年绽放别样光彩。(简丁睿 加栩 孟忠玲)
附:易平彪老人作品选
《歌唱龙潜山》
(一)
龙泉山,龙泉山,
高耸入云端。
四面城墙围一转,
夹龙洞内天地宽。
(二)
山顶曾有一座庙,
四季香烟不间断。
可惜毁于战争年,
从此以后未还原。
(三)
高山下面一个塆,
塆前广阔一大畈。
喜柿秋收虽然忙,
农人个个心喜欢。
(四)
村傍依山一条河,
筑堤蓄水漾清波。
开沟引水灌稻田,
五谷丰登农家乐。
(五)
几条沟渠伸远方,
弯弯曲曲几里长。
放眼但见河山美,
广袤田野稻花香。
(六)
政策好、万民欢,
安居乐业幸福至。
党是人民好靠山,
美好生活代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