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杨集镇新场村产业园呈现多元耕作图景:温室大棚内,160棵果冻橙幼苗在滴灌系统下吐露新芽;露天种植区,16亩豇豆田已完成播种,2亩西瓜秧苗整齐排列;葡萄园里,村民们正忙着修剪枝蔓、培土施肥……
通过“订单农业保销路、特色采摘聚人气”的双轨模式,新场村集体产业园正走出多元发展新路径。
产业规划既要解决“种什么”,更要落实“怎么卖”。今年,新场村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与湖北沐盛农业、湖北聚汇农业签订豇豆订单协议,采用地膜覆盖技术规模化种植16亩,预计年产3.2万斤;同时新增果冻橙种植160棵,配套滴灌设施,预计2年内挂果收益;同步推进2亩西瓜育苗与6.41亩葡萄园标准化管理,全年果蔬总产量预计达2.8万斤,形成“春摘草莓、夏收豇豆西瓜、秋采葡萄、冬品果冻橙”的全季产业布局。
“产业发展的核心是让村民得实惠。”新场村党支部书记魏红梅介绍,村“两委”通过整合公益性岗位与灵活用工,为村民提供就近就业机会。目前产业园固定吸纳10余名公益性岗位人员负责日常管护,农忙时节还可带动周边30余户村民参与务工,人均年增收超6000元。
在刚竣工的机井灌溉系统保障下,种植户信心倍增。村干部彭艳军算起增收账:“订单收购价每斤1元,16亩豇豆毛收入就有3万多元,加上葡萄园务工工资,今年增收稳了。”据测算,产业园全年可为村集体创收18万元,带动30余户村民户均增收6000元。
望着连片发展的种植区,村民们干劲十足:“有订单托底、有采摘引流,咱们的特色产业算是扎下了深根。”(李弄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