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们村的晚熟葡萄卖得很不错。最近我们还联系了农技中心工作人员,准备对新品种进行试种指导,进一步打开销路,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4月9日,走进永兴街道杨河村葡萄产业园,村党支部书记郑永松正组织农户对葡萄架进行浇水整枝。
据悉,杨河村辖区面积1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2.9亩,山林面积1.7万余亩,共有3个村民小组65户248人,其中党员23人,村“两委”成员3人,脱贫户39户139人。作为永兴街道唯一的脱贫村,杨河村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创新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村、实业富民的共富之路。
守好“三资”管理“钱袋子”
杨河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在荆门市科学技术协会驻村工作队帮助下,以“三资”清理为契机,采取“支部牵头、党员包户、群众参与”工作模式,全面开展“三资”清产核资工作。
该村对村集体资源资产进行全方位排查,发现历史遗留的2份合同存在发包山林面积不符、发包价格过低等问题,经村党支部协商、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共商,决定依法废除并以市场价重新发包山林500余亩,实现村集体经济净收入6.2万元。
打开项目资金争取“新路子”
杨河村积极向上争取集体经济发展帮扶项目资金50万元,经村党员代表推荐、专班实地考察,将项目资金入股京山市农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形成“村集体+合作社”发展模式,通过村社联动,大力发展30亩鲢鳙养殖与50亩果冻橙种植产业,实现村集体年均分红4万元。
为筑牢防返贫底线,该村利用闲置荒坡建设50千瓦光伏发电站2座,发电量可达12万千瓦时,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10万元,将光伏发电收益作为脱贫群众公益性岗位资金及公益性事业建设支出,进一步稳定村民收入。
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强动能”
杨河村充分考虑当地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效积温多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葡萄特色产业。经村党员、代表推荐,结合本地实际特点,以葡萄产业为核心,吸引在外成功人士邹崇斌回乡创办京山四贵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储藏冷库”的运营模式,建成50余亩葡萄产业园,种植魏可、浪漫红颜等品种葡萄。
该产业园采取“早+晚”“一年双收”种植模式,大幅提升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实现集体经济年净收入4.5万元。利用雁阵效应,示范带动农户发展特色产业,目前村内种植葡萄25户、种植苗木30户、特色养殖3户,实现人人有挣钱门路、家家有致富产业,群众户均增收达1万元。
“杨河村将持续强化党建引领,全面推进葡萄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带动村集体经济壮大和促进群众增收,用‘党建红’蹚出村富民兴的‘致富路’。”杨河村党支部书记郑永松说道。(史金辉、郑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