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的张文秋就是在这里开始了她的革命之路。这是她满是补丁的旧棉衣,这块手表陪伴她走过了半个世纪……”近日,在京山市廉政教育基地——张文秋故居,迎来了上百名妇女代表,她们聆听张文秋老人的革命史事和家风故事,感悟她克己奉公、尚简戒奢的优秀品质。这一切,是京山市全面开展红廉文化教育的一个缩影。
(妇女代表参观省级廉政教育基地张文秋故居)
京山是一片红色热土,不仅孕育了张文秋、聂绀弩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先念、陈少敏等革命先烈也曾在此战斗过,境内有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旧址、豫鄂边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旧址、八字门中共豫鄂挺进纵队司令部旧址、张文秋纪念馆、张文秋故居、烈士陵园等丰厚的革命遗迹和红色文物,红色基因底蕴深厚,红廉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近年来,京山市纪委监委充分挖掘境内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中的清廉因子,以红促廉、用红润廉,精选绿林镇向集村、新市街道小焕岭村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孙桥镇青树岭村张文秋故居等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和家风家教实践基地作为红廉文化主阵地,通过音、影、图、文、物的多维形式,逐步形成了京山市红廉文化教育矩阵。其中,张文秋故居被评为省级廉政教育基地、家风家教基地、荆门市干部教育基地,年接待参观学习者及游客10万人次左右。
京山市不断完善红廉文化教育矩阵研学体验,组织开展主题党日、主题节日、家庭助廉等系列红廉文化主题教育500余次,激发了撼动心灵的红廉力量,前来参观的党员干部在接受“沉浸式”红色教育的同时,不断提升拒腐防变能力,潜移默化中让“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成为其行动自觉。
为了将红廉文化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京山市将红廉题材纳入文艺创作,编排的《反腐倡廉 勤政为民》快板、“三句半”和湖北大鼓系列节目在多地巡演,仅2022年,“红色文艺轻骑兵”开展送戏下乡、普纪普法“大篷车”进村(社区)、戏曲进校园等各类红廉文化文艺活动550余场,播放廉政公益电影205场次,惠及民众30万余人次。同时,运用新媒体平台线上开展红廉文化微电影展播和“青年话清廉”访谈栏目,用群众喜欢听、听得进的语言让“清廉京山 共建共享”的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
“当前全市正在开展‘提能力、转作风、抓落实’活动,我们要用好红廉资源,涵养清风正气,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不断用红廉文化浸润初心,为京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力量。”该市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黄小明 孙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