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上午,市社区矫正中心一楼教育培训室内,一堂专为社矫对象定制的心理矫治课如期开讲。这场以“心理疏导+公益赋能”为核心的集中教育活动,既是专业的心理矫治课堂,更是为社矫对象回归社会之路“排险护航”的实践行动,彰显了市社区矫正管理局“社矫+公益”模式的精准与温情。
活动于9时正式启动,工作人员先完成现场点验、明确活动纪律,为“课堂”筑牢规范基础。核心教学环节中,来自益梦想公益组织的心理咨询师黄欣,聚焦三类社矫对象因犯罪行为产生的心理“险点”——如焦虑迷茫的情绪困境、自卑抵触的社交障碍、认知偏差的行为隐患,结合典型案例展开专题讲解。从情绪管理的实用技巧到社会关系修复的具体方法,从犯罪成因的心理剖析到回归社会的信心重建,黄欣用通俗的语言、贴近的案例,为社矫对象梳理心理症结、传授“排险”方法。
课堂后的一对一心理辅导环节,更像是精准“护航”的延伸。黄欣耐心倾听每位社矫对象的内心困惑,针对不同个体的心理压力、家庭矛盾、社会融入难题等“个性化风险点”,提供定制化疏导方案,帮助大家卸下心理包袱、纠正认知偏差,为回归之路清除“障碍”。
“这堂心理课像一场及时雨,不仅解开了我心里的疙瘩,更让我知道该如何避开回归路上的‘坑’,踏实走好每一步。”一名现场社矫对象感触道。
据悉,“社矫+公益”模式是市社区矫正管理局打造的特色工作样本。该局主动链接公益资源,将专业心理服务、技能培训、社会帮扶等资源融入社区矫正全过程,把心理矫治课变成回归路上的“护航站”,构建起“政府主导、公益参与、专业支撑”的精准矫治体系。(潘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