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专题专栏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南开师生:“爱国三问”的时代新答
来源:新华社   作者:新华社记者   发布时间:2022-03-23    【字体: 】      

  新华社天津3月22日电 题:南开师生:“爱国三问”的时代新答

  新华社记者白佳丽、宋瑞、张建新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80多年来,“爱国三问”萦回南开大学校园,叩击一代代南开学子心灵。

  新时代的南开师生,正以崭新姿态,响亮应答历史之问。

  “高浓度”课:领略风范 丰盈精神

  时光回到1935年9月17日,在南开大学新学年“始业式”上,时任校长张伯苓提出著名的“爱国三问”。

  承载着深沉忧思、赤子情怀的“爱国三问”振聋发聩,几代南开学子和中国知识分子铭刻于心,以知识报国、勇于奉献作答。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平文为南开学子讲授“名师引领”通识课之“走进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南开大学供图)

  当下,南开大学,一堂名为“院士浓度过高”的选修课大受学子们欢迎。80人的教室,往往挤满100多人,线上课程更是火爆。

  这是南开大学2021年起开设的“重磅”课程——“名师引领”通识课,由校内各学科院士、讲席教授担任课程的首席专家,并邀请国内外名师,为南开大学本科生授课,为学生开启“可仰望的星空”。

  这几天,由钟南山、施一公等12名专家院士打造的医药学科课程《医药前沿与挑战》,在南开大学开课。线上,名家们通过自身深入的研究与感受,向年轻学子讲授医药领域的国际前沿知识,展望未来的挑战与研究方向。

  “名师课程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开拓了我们的视野。真切领略了大家风范后,我有了更高的学术理想。”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大二学生田佳茗说,“只有用知识武装头脑,用信念丰盈精神,将来才能对国家的发展作贡献。”

  “大咖”开讲:启迪思维 感召担当

  “不仅仅要让学生了解国家战略、学科方向,还要通过名师的个人成长经历、奋斗历程,感召学生未来担当起国家重任。”南开大学教务处处长李川勇道出开设“名师引领”课程的深意。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伯苓班大二学生张亮辞是通识课程的“忠实粉丝”。最初,她只是希望能近距离见识一下“科研界大咖”,一学期课程结束后,张亮辞有了新的认识。“老师们睿智的思维方式对我的科研、学习很有启发,让我对未来从事生命科学的研究有了更清晰的想法,很想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她说。

  南开大学“名师引领”通识课授课现场。(南开大学供图)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二学生孙非凡感到惊喜的是,学校在每次“名师引领”通识课前后,会给学生提供和院士、教授近距离交流的机会。“我向名师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他们都会细心回答,像普通长辈一样关心我们。”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担当。课后我开始思考,作为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能做些什么?”孙非凡说,自己开始学习相关文献,聆听更多讲座,立志在生物技术领域深耕。“这也是一种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选择。”

  “爱国之道”:奋励不息 服务祖国

  “传爱国之道”,是南开大学师生刻在基因里的信念。正是在爱国主义教育下,南开大学走出了一批批栋梁之材。

  “七七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因仇恨“南开大学是一个抗日基地”,残忍地炸毁了这一中国高等学府。时任校长张伯苓对学生说:“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

  南开学生认真聆听“名师引领”通识课。(南开大学供图)

  近年来,南开大学除了将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将爱国主义教育和南开爱国历史贯穿其中之外,还单独开设了“爱国主义与服务中国”课程。

  记者了解,南开大学让学生们利用假期走出校门,积极到全国多地进行实践。比如与甘肃省庄浪县合作,让学生运用高校的技术资源,为当地学校建设计算机实验室;南开大学学生还走进中小学校园开设3D打印课程,为中小学生拓展知识面……

  “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爱国实践。”李川勇说。


编辑: 【打印】 【关闭窗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关注京山市全媒体矩阵

默认标题__2025-01-26+09_47_50


   热点资讯
 

       中国·京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今日京山新闻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京山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稿件开头注明“据今日京山新闻网消息:(记者:XXX)”,所有转载的图片还需注明“记者:XXX 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含有少量的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友情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光明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湖北   
地方频道: 荆楚网    荆门新闻网    钟祥新闻网    天门网    随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    孝感网    三峡新闻网    鄂州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瑞安科技
本站所刊登的今日京山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京山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线索\短视频征集,请发送至376872700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4-6210101 举报邮箱:jssrmtzxxmt@163.com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7026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200047
鄂新网备:1009-0009 | 公安备案编号:42082102000001 鄂ICP备160001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