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专题专栏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大山里传出“天籁之音”
来源:新华社   作者:范世辉、高博   发布时间:2022-04-18    【字体: 】      

 新华社石家庄4月17日电  题:大山里传出“天籁之音”

  新华社记者范世辉、高博

  近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邓小岚同志被追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称号。那一刻,人们的记忆又被拉回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她指导的一群来自河北阜平大山里的娃娃,用纯净、空灵的天籁之音演唱奥林匹克会歌。邓小岚用音乐讲述的故事,奏出阜平着力以教育助力扶贫的动人音符。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阜平坚持教育政策优先落实,教育事情优先办理,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教育投入,让孩子们从“没学上”到“有学上”,再到“上好学”,切实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

  最好的资源给教育,最好的房屋给学生

  地处大山深处的阜平县,是一片拥有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曾经是“贫中之贫”。2020年2月,阜平县整体脱贫摘帽。

  别具一格的建筑,绿草茵茵的操场,先进的班班通多媒体……在阜平县龙泉关学校,九年级学生张林鑫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学校的变化。

  龙泉关镇是阜平最偏远的乡镇之一,距离县城约40公里。龙泉关学校的校园是龙泉关镇最亮眼的建筑,2017年投入使用,综合教学楼、宿舍楼、学生餐厅等一应俱全。

  阜平县龙泉关学校校园。

  “以前教室简陋,夏天一下雨就变成‘水帘洞’,冬天窗户还漏风。现在山里娃也有了优质的教学环境,不仅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孩子们还能享用营养午餐。”龙泉关学校校长赵建珍说。

  龙泉关学校是阜平新建的13所农村寄宿制学校之一。阜平县教体局副局长杨二军说,2013年以来,阜平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给教育,最好的房屋给学生”,在改善办学条件上持续发力,累计改扩建各类学校110余所,孩子们“摸黑走山路,跑着去上学”的历史一去不返。

  好教育不光硬件要“硬”,软件也要强。来自北京的邓小岚,生前最后的18年里,尽心竭力于阜平县马兰村的儿童音乐教育,为孩子们播下梦想的种子,带领他们走出大山,在世界舞台上唱出天籁之音。为提高教学质量,阜平县还借力“老校长下乡”、北京西城区对口帮扶等政策优势,引进北京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北京八一学校等名校合作办学,通过特岗计划、交流培训等补充教师数量、提升教师素质,筑牢教育扶贫的根基,让山区娃在家门口就能上名校。

  控辍保学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就读于马兰小学四年级的席庆茹是马兰花合唱团的主力队员。参加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演出是席庆茹第一次去北京。“鸟巢很壮观,很兴奋能有这个机会让全世界听到我们马兰的歌声。”席庆茹说。

  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马兰花合唱团的孩子们用希腊语献唱。新华社记者 李尕摄

  席庆茹所在的马兰村是一个有着700多户2000多口人的深山村。2019年,马兰村实现全村整体脱贫,席庆茹一家搬进了新居。现在的马兰村新建了14栋新民居,集中安置其他21个自然村易地扶贫搬迁人口500多户。

  “以前住在老房子的时候,离学校十几里路,雨雪天孩子经常上不了学。如今全家搬迁到马兰新区,不仅学校就在家门口,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保障政策也能让孩子安心读书。”席庆茹的父亲席金海说。

  为确保控辍保学责任政策的落实,阜平县健全义务教育入学联控联保工作机制,建立局长包片、学区中心校包乡、班主任包班、教师包人“四级”分包制,实施“师生结对”“千名教师进万家”“周末家校”等关爱工程,坚决做好防贫监测和帮扶工作落实。

  杨二军介绍,目前阜平在校学生42811人,2021年,全县累计资助学生30384人次,资助金额1721万余元,实现全县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营养改善计划农村学校学生全覆盖、义务教育零辍学,切实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

  培养技能人才,服务乡村振兴

  “我现在是总装车间的一名质检员,年收入六万多元。去年靠着自己攒的钱还在定州付首付买了房。”阜平县年轻人许潮,2015年从阜平县职教中心汽修专业毕业后,来到位于定州市的河北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实习、就业。

  针对农村孩子就业出路少问题,阜平县按照“发展职业教育,传授一技之长,促进稳定就业”思路,积极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和布局,努力让山村孩子学到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

  阜平县职教中心学生在上实训课

  2013年以来,在定点帮扶单位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一汽、上汽、长安、北京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等32家单位与阜平县职教中心合作创建了阜平梦翔汽车培训基地、梦翔楼宇智能化实训基地、京东仓储物流中心等企业定向培养基地,优先招收贫困家庭学生。

  像许潮一样,不少贫困学子通过职业教育学到了技术并顺利就业。截至目前,阜平梦翔汽车培训基地累计招录学生4790人,已就业人数2523人。毕业生年收入可达4万元至5万元,实现了“培养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

  保定市委常委、阜平县委书记刘靖说,乡村振兴要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用爱与智慧开启农村孩子的美好未来,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愿景正逐渐变为现实。

编辑: 王静【打印】 【关闭窗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关注京山市全媒体矩阵

默认标题__2025-01-26+09_47_50


   热点资讯
 

       中国·京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今日京山新闻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京山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稿件开头注明“据今日京山新闻网消息:(记者:XXX)”,所有转载的图片还需注明“记者:XXX 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含有少量的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友情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光明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湖北   
地方频道: 荆楚网    荆门新闻网    钟祥新闻网    天门网    随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    孝感网    三峡新闻网    鄂州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瑞安科技
本站所刊登的今日京山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京山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线索\短视频征集,请发送至376872700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4-6210101 举报邮箱:jssrmtzxxmt@163.com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7026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200047
鄂新网备:1009-0009 | 公安备案编号:42082102000001 鄂ICP备160001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