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专题专栏 > 今日辟谣 >
今日辟谣(2024年6月5日)
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06    【字体: 】      0


2024年6月5日

 谣   广东东莞鸿福大桥桥面开裂?

真相:近日,有广东东莞市民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反映称辖区鸿福大桥桥面存在开裂情况,“东莞鸿福桥裂缝越来越大了,大家避开那里”,引发关注。6月3日,东莞市南城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对此回应称:经过多次排查,鸿福大桥并未发现破损开裂情况。网帖中所提及的“裂缝”,其实是养护单位3月份进行沥青油灌缝封闭处理后留下的痕迹,这是一种常规的路面养护工艺。网民从高处看时,由于视觉误差,误以为是“桥梁严重开裂”。目前,道路养护及桥梁检测单位已多次排查,暂未发现存在路面破损开裂情况,道路桥梁运行安全,可正常通行。(来源:南方都市报)
 谣   山东济南高楼起火多名住户跳楼?

真相:6月5日,有网民在短视频平台发消息称“山东省济南跳楼事件”。视频显示,一高层住宅楼起火,连续3人从6楼跳下。经核实查证,该事件发生在2023年8月,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一栋住宅楼发生火灾,楼下民众合力拿着床单和床垫,接住从6楼跳下的住户。网传视频中的跳楼事件并非济南,属于谣言。(来源:济南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误 区  父母近视,孩子就会近视?

真相父母都近视的孩子不一定会近视,但近视的风险会大大增加。有研究表明,同等条件下,与父母都不近视的孩子相比较,父母中一方近视的孩子,发生近视的概率高2.1倍;父母双方都近视的孩子,发生近视的概率增长到了4.9倍。但概率增加不代表一定会发生近视,近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如果孩子后天视力保护做得好,有助于降低近视发生的概率;相反,即使父母双方均不近视,孩子在后天用眼负荷过重的情况下,也可能会发生近视。(来源:@健康中国)

 提 示  高考在即,防骗秘籍请查收

详情高考在即,为护航高考考生顺利度过人生一大关卡,请提高警惕,防止被以下骗局趁虚而入。

考前“真题”:在高考前夕,不法分子会利用考生及家长的紧张焦虑心理,兜售“高考真题”“绝密答案”,诱导受害者预付定金。高考试题属于国家绝密,其保管和运送都有严格的管理规范和措施,网络中或现实生活中遇到兜售“高考真题”“绝密答案”者,均为不法分子,切勿相信。

“科技”提分:不法分子会通过网络平台向考生及家长兜售“高考作弊器材”如无线耳机、信息手表、隐形钢笔等,声称其器材隐蔽、安全,可以通过安检,并承诺会有“高手”帮助考生作答。高考考点会使用电子屏蔽器、金属探测仪、无线电探测仪等设备对考场进行全方位监管,一旦作弊,将会被取消各科成绩、舞弊行为录入档案。若有违法犯罪的,将会被依法处罚。

“聪明”药物:在网络平台中有个别不法分子会兜售所谓“变聪明”药物,在高考前夕以“变聪明”为噱头诱导考生及家长进行消费。“聪明药”是不存在的,所谓的“聪明药”实际上属于神经兴奋类药物,这类药品实际上不仅不会让人变聪明,对于正常人、健康人群来说还非常危险,服用后会引起大量副作用,且药物具有依赖成瘾性,可能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伪造通知书: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录取通知书,向考生诈骗钱财等。录取通知书一般由邮政快递寄出,由招生高校直接邮寄给已录取考生,接收录取通知书时无须向任何人或单位缴纳任何费用,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应通过省招生考试院和高校指定的方式查询确认录取结果,谨防诈骗。

“内部”查分:高考结束后,不法分子会发送“内部查分”或“提前查分”的虚假广告链接,要求填报身份证、准考证等信息,诱骗考生缴纳查询费,并获取考生个人信息。高考查分一定要通过教育部门指定的官方渠道进行,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更不能随意泄露个人银行卡账户信息、短信验证码信息,以及考生个人信息。

“补录”招生:不法分子会通过“有门路”“有关系”等说辞进行诈骗,诱导受害者付出大量钱财换取虚假“补录名额”。高考录取结果以官方公布的通知为准,高校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称需要各种费用换取“补录名额”的,均为诈骗。请广大考生与家长提高警惕。

提前缴费:不法分子会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称需要提前缴纳学费或其他相关费用,否则不予录用。学费或其他所需缴纳费用,均是在录取结束后,入学报到时进行缴纳。一般按照各批次投档原则和高校事先公布的录取规则进行录取,考生是否被投档或录取,与是否缴费没有任何关系。(来源:“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众号)




编辑: 【打印】 【关闭窗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关注京山市全媒体矩阵

默认标题__2025-01-26+09_47_50


   热点资讯
 

       中国·京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今日京山新闻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京山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稿件开头注明“据今日京山新闻网消息:(记者:XXX)”,所有转载的图片还需注明“记者:XXX 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含有少量的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友情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光明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湖北   
地方频道: 荆楚网    荆门新闻网    钟祥新闻网    天门网    随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    孝感网    三峡新闻网    鄂州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瑞安科技
本站所刊登的今日京山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京山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线索\短视频征集,请发送至376872700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4-6210101 举报邮箱:jssrmtzxxmt@163.com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7026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20004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7420047
鄂新网备:1009-0009 | 公安备案编号:42082102000001 鄂ICP备160001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