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新十条”提出,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为何要强调老年人接种的必要性?接种是否管用?接种是否安全?记者在疫情防控一线展开调查。
老年人居家也可能被亲属传染
78岁的李翠文,家住中部省份一个偏远的乡村。子女都在城里,平日里由他们送来米面油,菜是自家地里种的,一个月就去镇上赶一次集。
“见不到啥外人。”李翠文和老伴至今没有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不是大伙儿都打了,我们就算不打,也传染不了我们了?”
有类似疑问的不只有李翠文。对此,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司长夏刚表示,我国老年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失能、半失能人员,长期居住在家,很少外出,但在亲属陪伴或者亲属走访过程中,仍有可能感染。
上海今年3月到6月疫情期间,与未接种疫苗者相比,60岁以上完成加强免疫人群死亡风险降低98.08%,80岁以上完成加强免疫人群死亡风险降低95.83%。
在日前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夏刚介绍,根据研究,80岁以上的老年人,如果1剂疫苗都不接种,感染新冠病毒后的死亡风险大概是14.7%;如果接种了1剂疫苗,死亡风险就降到7.16%;如果接种了3剂疫苗,死亡风险就降到1.5%。
疫苗接种可大大降低重症风险
在重庆,84岁的康复患者张某向记者介绍,自己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项基础疾病,今年7月完成了第3剂疫苗接种,11月感染新冠病毒,经过治疗病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已经出院。
“国内外的研究确认,疫苗接种在预防重症、死亡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夏刚说,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更容易发展为重症甚至出现死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获益最大。
合肥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合肥市滨湖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丁震告诉记者:“对于一些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老年群体来说,新冠病毒感染可能会加剧体内炎症反应,加重基础病病情,严重的甚至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丁震介绍,从临床治疗的观察看,已接种疫苗的老年人病情加重可能性相对更小、核酸转阴所需时间更短。
2022年10月,《柳叶刀·传染病》刊登了由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相关科研团队发布的一项基于真实世界接种人群的研究结果。该研究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两针剂国产灭活疫苗的防重症有效率约为70%,在进行第三针剂加强免疫后防重症有效率达到95%以上。
慢性病控制得好可以接种疫苗
“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不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绝对禁忌,只要这些慢性病控制得好,处于稳定期,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说。
根据疫苗研发的情况和预防接种工作实践,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中,明确了老年人的接种禁忌,包括4类不能或暂缓接种的情况。同时,各地卫生健康部门要落实接种单位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急救人员驻点保障、有急救设备药品、有120急救车现场值守、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救治绿色通道的“四有”要求,保障接种安全。
打通老年人接种“最后100米”
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等;选派诊疗和接种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组建接种小分队,携带接种后观察期间所需要的常用设备和药品,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提供上门接种服务……多地正在按要求优化各项便民措施,打通老年人接种“最后100米”。
面向全国2.67亿6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种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又有200多万人筑起抵抗重症和病亡的屏障。“春节快来了,现在打疫苗一般半个月就开始有效了,这对我们春运期间百姓回家大量人群迁移时,防止大规模传播有很大的好处。”钟南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