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专题专栏 > 域外关注 >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向“新”——湖北三峡实验室运行见势成效
来源:京山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1-06    【字体: 】      0

长江流域最大的磷矿基地,磷矿资源储量占全国15%、全省50%以上——资源禀赋,使化工成为宜昌的支柱产业。

胸怀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之志,宜昌的传统化工何去何从?选择无犹豫,坚定且笃行:加快推动传统化工向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

2021年12月,湖北三峡实验室揭牌成立。三年来,湖北三峡实验室定位绿色化工,聚焦磷石膏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微电子关键化学品、磷基高端化学品、硅系基础化学品四大研究方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为宜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中走在前作示范作出更大贡献。

融合资源 科研硕果累累

走进湖北三峡实验室,研发大厅墙壁上镌刻着几行醒目的大字:“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

一旁的展台内,陈列着各种明星产品。其中一种外表酷似“煤球”的黑色晶体,便是价格高过黄金的黑磷。

作为三峡实验室最新标志性成果,黑磷是一种高附加值的新材料,可以应用在光电器件、快充储能、能源催化等方面。“国外同类的产品售价高达2000美元每克。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从一公斤到百公斤小规模的量产突破。”湖北三峡实验室黑磷研发项目负责人汪建南介绍。

湖北三峡实验室运行以来,聚合各方资源,搭建科研平台,结出累累硕果——

聚焦主要研究方向,组织实施各类项目258项,发表论文402篇,申请发明专利277件、授权72件,参与制定标准7件,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争取承担国家、省市各级科研项目50项。

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湖北省绿色化工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分析测试中心通过了CMA认证和CNAS认可。

加强学术交流,推动知识产出。主办大型学术会议12次,推动《磷资源开发利用》丛书编撰,《磷石膏》等4卷已正式出版,创办英文学术杂志《Green Chemical Technology》。

成果转化 推动产业蝶变升级

“三峡实验室已经实现百公斤级黑磷晶体的规模化可控制备,可以将黑磷应用改性贵金属催化剂,为未来实现工业化应用做好准备。”汪建南介绍,黑磷作为半导体工业核心材料的新产品,可以替代进口硅材料,降低国内企业对进口材料的依赖。

成果转化是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最大增量”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

“企业给我们出一些研究课题,让我们更加接地气,让科研成果很快在企业得到转化,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湖北三峡实验室主任池汝安说。

为了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协同,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目前由三峡实验室牵头组织参与的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有近20个,重点在光刻胶用光引发剂、下一代半导体高纯磷化铟等多个高端新产品技术上来创新突破,有机硅皮革年产100万米的中试装置已经建成投产。

湖北三峡实验室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签订技术合作协议30项,合同金额合计1.59亿元,为50余家企事业单位提供检验检测服务。孵化成立全资子公司湖北省三峡兴安科技有限公司,已正式运行。带动本地化工产业发展,电子化学品专区总规模由2021年的9万吨提升到37.8万吨;助力兴发集团携手万华化学在宜昌布局精细磷化工、有机硅材料等产业,引进东方雨虹、江苏新亚强、四川思特瑞、深圳正安等多家企业落户宜昌。

加大支持 打造区域科创中心

新年伊始,在湖北三峡实验室,处处可见科研人员忙碌的身影。

“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池汝安说,通过平台招引,叠加宜昌市诚意满满的人才政策,实验室总人数突破500人,博士50人,李少平被授予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老中青结合的人才梯队初步建成。

大量高层次人才扎根宜昌,为抢占科技制高点、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

为构建区域创新高地,宜昌加快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先后出台《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措施》及科技创新“金融10条”等激励政策。同时,深入实施企业成长培育工程,构建面向科技企业成长全周期的梯度培育链条,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

科创供应链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在全省同类市州率先成立科创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天网”平台入驻企业5576家,数量位居全省同类市州第一。

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99%。全市各类研发平台达1020家、位居全省同类市州第一名。其中,国家级51家、省级32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46.8%。

宜昌连续十四届被表彰为全省市县科技创新综合考评优秀市州,连续六年位列全省同类市县科技创新综合考评优秀等次第一位。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区域科技创新生态指数位列全省同类市州第1名。宜昌市创新能力居全国103个国家创新型城市第56位,居全国“创新能力百强城市”第57位。

编辑: 余琴 【打印】 【关闭窗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关注京山市全媒体矩阵

默认标题__2025-01-26+09_47_50


   热点资讯
 

       中国·京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今日京山新闻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京山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稿件开头注明“据今日京山新闻网消息:(记者:XXX)”,所有转载的图片还需注明“记者:XXX 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含有少量的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友情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光明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湖北   
地方频道: 荆楚网    荆门新闻网    钟祥新闻网    天门网    随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    孝感网    三峡新闻网    鄂州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瑞安科技
本站所刊登的今日京山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京山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线索\短视频征集,请发送至376872700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4-6210101 举报邮箱:jssrmtzxxmt@163.com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7026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200047
鄂新网备:1009-0009 | 公安备案编号:42082102000001 鄂ICP备160001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