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专题专栏 > 域外关注 >
襄阳“村”游记 | 农旅融合焕新颜
来源:襄阳融媒体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1-26    【字体: 】      0

乡村名片

南漳县九集镇双泉村

双泉村位于南漳县九集镇最北部,版图面积13.5平方公里,有6个村民小组,439户1331人。近年来,在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动下,该村依托国家3A级旅游景区襄阳野生动物世界,引导广大群众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大力发展农家乐经济、果品采摘经济、乡村旅游等,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4年,双泉村村集体收入比2023年增加8万元,达到22万元。

旅游公路隆七路从双泉村穿村而过

农旅融合焕新颜

随着蛇年春节的脚步渐近,位于南漳县九集镇双泉村的襄阳野生动物世界蛇年迎新春系列活动于1月19日启幕,来自襄阳、南阳、十堰的1000多名市民、游客来到动物园游览观光,享受假期时光。

临近春节,襄阳野生动物世界门前车水马龙

在“蛇园”展览区,来自河南邓州的游客王女士正拿着手机拍摄孩子与蛇的合影照。王女士说:“我在抖音上刷到襄阳动物世界引进了黄金蟒等动物,带着小孩专门驾车100多公里到襄阳来看看,让孩子增加一些见闻,开阔一下眼界。和蛇合影,新的一年好运连连!”

游客小朋友正在观察黄金蟒

2025是农历蛇年。在中国民俗文化中,蛇是华夏民族最早的图腾之一,代表着祥瑞与好运。

作为首个非遗春节,襄阳野生动物世界特地引进了黄金蟒、锦蛇等珍稀动物,精心策划了“灵蛇献瑞”贺岁活动,“蛇”我其谁研学活动等一系列活动。将为游客打造一个充满年味与欢乐的新春度假胜地。

襄阳野生动物世界负责人李国帅介绍,元旦以来,随着湖北文旅惠民券的发放以及“知音湖北·2025欢喜过大年”活动的启动,来动物园打卡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游客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40%以上。2024年,来襄阳野生动物世界的游客达到30万人次,收入达2000多万元。在旅游消费惠民政策的刺激下,今年有望突破3000万元。

襄阳野生动物世界景区内的游乐设施

近年来,双泉村立足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定位,积极引进企业到双泉村开展旅游开发,总投资3.5亿元的襄阳野生动物世界在双泉村成功落地,并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实现企业与村集体、村民抱团发展,既保证了企业收益、村集体收益,又为村民提供了增收致富的途径。

襄阳动物世界的建成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务工。村民马国秀今年40多岁,她表示,自己没有什么工作技能,身体也不太好,一直找不到工作,前年到动物园超市当售卖员,在家门口就能工作赚钱。

像马国秀一样,双泉村及周边村民有60人在这里从事饲养员、操作员、保洁员等工作,人均月工资3000元左右。

不仅如此,襄阳动物世界的成功开发,也带动了双泉村以及周边村农业产业链的发展,一个集采摘、观光、农耕为一体的火龙果采摘园顺势而生。双泉村党支部书记冯天波说,采摘园建在襄阳动物世界的正对面。

走进火龙果大棚,满目葱茏,绿意盎然,一个个圆润饱满、娇艳欲滴的火龙果点缀其间,馥郁的香味扑面而来,让人垂涎欲滴。

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穿梭于垄沟之间,一边品尝,一边将采摘下来的火龙果收入筐中,尽享田园采摘的乐趣。

“我去年开始承包火龙果基地。一到节假日,大棚里的人气就非常高。”村民张云说,“尤其是周末,来采摘的人络绎不绝。1年收入可达10万元。”

双泉村党支部书记冯天波:

一个网红村的“流量密码”

1月19日,阳光晴好,双泉村迎来一大批前来游玩的游客。逛动物园、品农家菜、采摘火龙果,他们脸上洋溢着喜庆和幸福的笑容。

“这段时间客流量大,村民们纷纷抓住机会,忙着招待游客,出售家里的土特产。”双泉村党委书记冯天波笑着说道,从昔日无人知晓的小山村,摇身一变成为南漳的网红村,村民们的幸福感持续提升,村子发展越来越好。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流量密码”。

密码一:美环境,方能宜人居。

宽阔平整的硬化路、造型别致的乡间庭院、干净整洁的房前屋后,走在双泉村,移步皆美景,入目皆画卷,处处彰显和美乡村的新变化。

“以前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人居环境脏乱,现在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冯天波介绍,随着襄阳古隆中至七里山公园的隆七旅游公路和襄阳野生动物世界项目的建成,双泉村以乡村振兴项目累计申请500多万元对村组房屋进行全面立面改造、水渠项目改造、绿化改造、打造人文景观、修建公厕,全面提升双泉村宜居环境。

宽阔平整的旅游公路和优美的乡村风景

同时,在武汉纺织大学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完成以动物为主题的15幅大型3D墙绘作品,既有效美化人居环境,提升本地的艺术氛围,促进乡村从“环境美”到“内涵美”。

为进一步完善区域功能,丰富游客游乐体验,双泉村对基础设施再次提档升级,不仅栽种了观赏树,增设石凳石桌等休闲设施,还新建了步行道、乡村大舞台,实施亮灯工程,打造了山村夜景。

密码二:强产业,方能振乡村。

双泉村有山有水有风光,何不借景生财?自2022年开始,该村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以“旅”为径,精心打造、匠心独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村庄变美了,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在襄阳野生动物世界的门口,游客们走进火龙果采摘大棚,只见一株株翠绿的火龙果植株整齐排列,放眼望去,鲜红饱满的火龙果垂挂在仙人掌状的蔓条上,游客新奇地拿着剪刀采摘。

“我们将村里闲置土地对外招租,引入社会第三方经营模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冯天波表示,去年,引进经营主体发展火龙果种植产业,并签订了为期5年的总额15万元的承包合同,同时示范带动当地村民进行农家乐经济,如今村子周边已发展兰园农庄、纪家小院、稻香人家等10余家农家乐,切实拓宽农旅“致富路”。

双泉村的变化也让不少村民意识到:发展的“春天”来了。养蜂农户汪辉辉就是受益者之一,他扩大养蜂规模,学习新颖的养蜂技术,开网店、做直播、注册商标,把蜂蜜产品送到动物园景区的超市作为旅游商品出售。

“过去都是以野外散养等方式生产蜂蜜产品,小而散问题突出,现在规模化、专业化,产品质量更有保证。”汪辉辉表示,如今的双泉村络绎不绝的新鲜面孔、日新月异的新奇变化,让他求新、求变的意识越来越强烈。“每到节假日,到双泉村游玩的游客有近2000人。我们摆摊售卖小吃和农产品,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增收。”

“我们的村虽小,但乡村振兴的蓝图却很大,村民们紧跟潮流,想开民宿、建农家乐,逐步将旅游业态丰富起来。”冯天波说,双泉村还将不断挖掘资源潜力,持续推动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壮大旅游产业,勾勒出美丽乡村新图景。

密码三:树新风,方能促和谐。

建设和美乡村,既要顾“面子”,还要重“里子”。近年来,双泉村大力实施村庄“绿化、亮化、净化、美化、文化”提升行动,打造内外兼修的和美乡村。

冯天波介绍,双泉村坚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积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乡风文化墙上一首首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助力乡风文明养成;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村民的肯定和赞扬;100多米的诗词长廊,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1000平方米村级示范文化广场,配套建设了高标准篮球场、乒乓球桌和集各类体育健身器材的休闲文化驿站,成为村民文化活动聚集地和打卡点……

武汉纺织大学老师在双泉村开展送春联活动

同时,注重民风社风培育,持续开展美丽庭院、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注重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人引导人,把孝老爱亲、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和典型评选活动相结合,有效带动群众向善向好, 引领文明新风尚,实现了示范村“颜值”“品质”和“内涵”的有效提升。

编辑: 陈诗雨【打印】 【关闭窗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关注京山市全媒体矩阵

默认标题__2025-01-26+09_47_50


   热点资讯
 

       中国·京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今日京山新闻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京山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稿件开头注明“据今日京山新闻网消息:(记者:XXX)”,所有转载的图片还需注明“记者:XXX 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含有少量的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友情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光明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湖北   
地方频道: 荆楚网    荆门新闻网    钟祥新闻网    天门网    随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    孝感网    三峡新闻网    鄂州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瑞安科技
本站所刊登的今日京山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京山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线索\短视频征集,请发送至376872700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4-6210101 举报邮箱:jssrmtzxxmt@163.com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7026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200047
鄂新网备:1009-0009 | 公安备案编号:42082102000001 鄂ICP备160001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