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专题专栏 > 域外关注 >
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市州委书记访谈 | 专访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郭元强: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 走在前列
来源:京山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2-08    【字体: 】      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6次亲临湖北,为新时代湖北改革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赋予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这一定位。农历乙巳年新春首个工作日,湖北召开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动员全省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牢记殷殷嘱托,勇担战略使命,吹响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冲锋号角。从今天开始,长江云新闻将推出系列报道《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市州委书记访谈》,第一期,走进省会武汉。

从全球看,武汉是全球标杆城市,是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从全国看,武汉是华夏之“中”、“天元”之位,是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2024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21106.23亿元,是中部地区GDP最高的城市。从全省看,武汉是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主引擎,是汉襄宜“金三角”的龙头。武汉如何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来看长江云新闻记者对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郭元强的专访。



问: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武汉作为湖北的省会,请问如何贯彻落实全省支点推进大会精神,扛起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的责任担当?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6次亲临湖北,为湖北改革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对武汉寄予厚望、赋予重任。省委高度重视武汉发展,要求武汉择高而立、向上而行,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

在新年之后第一个工作日,省委召开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对全省支点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充分体现了省委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政治自觉。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湖北省会城市,武汉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认真落实全省支点建设会议精神,知重负重、知责担责,牢牢把握加快建成支点这一战略定位、战略任务、战略机遇,细化落实措施、压实工作责任、汇聚资源力量,推动全部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加快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着力打造全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典范、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样板、保障国家发展安全的重要支撑,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整体提升城市的战略支撑力、创新策源力、产业竞争力、开放辐射力、生态承载力、文化影响力、区域协同力,努力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问: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湖北“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武汉科教资源丰富,请问未来如何在推动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应有作用?

答:科教人才优势是武汉最大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武汉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充分肯定“每次来都能看到新突破”,对武汉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湖北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武汉责无旁贷。2月6日,武汉召开“新春第一会”,就是围绕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省支点建设大会精神,对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进行动员部署。

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和省委部署要求,扎实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着力增强创新策源功能,加强高水平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高能级科创平台等科技力量建设,加快建设光谷科创大走廊、东湖科学城,争创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端科创资源,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筑牢科技创新的根基和底座。不断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坚持以应用为导向,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武创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支持更多龙头企业组建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建设环大学创新发展带,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构建体现武汉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齐头并进,推动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巩固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军工等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氢能、量子科技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积极发展研发设计、科技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全力打造“世界光谷”“中国车谷”。



问: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湖北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勇于探索。武汉区位交通优势突出,请问未来在扩大高水平开放、推动“汉襄宜”协同发展上有什么具体举措?

答:武汉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美誉,现在是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两大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交汇地、“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

我们将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重,发挥武汉联结东西、承接南北的交通区位优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提升枢纽功能,完善铁水公空互联互通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加快建设铁路客货运、航空客货运“双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联动建设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打造中欧班列华中区域集结中心。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加快建设“五型”国家物流枢纽,落实自贸区提升战略,推动三大综保区争先进位,建好用好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中德国际产业园等平台,完善供应链平台体系,打造全国产业链供应链组织中心。全力推动协同发展,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完善城市功能,提高武汉都市圈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领域一体化水平,推进武汉、襄阳、宜昌“金三角”协同发展,加强与长江中游城市、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交流合作,更好服务区域发展战略。



问: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湖北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丰富,请问下一步将如何推广武汉文旅品牌、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答:武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生态禀赋优越,“一城秀水半城山”,是全球唯一人口过千万的“国际湿地城市”,发展文化旅游业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武汉持续位列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今年武汉惊艳亮相央视蛇年春晚,我们顺势策划开展“跟着春晚游武汉”宣传推广活动,旅游市场呈现强劲增长态势,旅游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均创近年来新高。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保护好利用好武汉丰富的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努力建设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快建设美丽武汉,健全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深入实施湿地花城锦绣、河湖碧波安澜等专项计划,加快建设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加强湿地高水平保护和修复,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持续提升武汉生态品质,更好彰显大江大湖的生态魅力。系统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加强全市文物古迹、古老建筑、历史街区、非遗民俗等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推进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武昌古城等16个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建设,建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武汉段),加强长江文明溯源研究和传播展示。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保护好运用好各类红色资源,传承和赓续红色文脉。推进文化和旅游业深度融合,加强文旅资源整合,培育引进市场主体,大力发展文旅新业态,打造“一桥两山”文旅核心区、知音文化旅游区,办好武汉马拉松、武汉网球公开赛等重大文体活动,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积极参与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努力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编辑: 余琴 【打印】 【关闭窗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关注京山市全媒体矩阵

默认标题__2025-01-26+09_47_50


   热点资讯
 

       中国·京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今日京山新闻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京山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稿件开头注明“据今日京山新闻网消息:(记者:XXX)”,所有转载的图片还需注明“记者:XXX 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含有少量的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友情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光明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湖北   
地方频道: 荆楚网    荆门新闻网    钟祥新闻网    天门网    随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    孝感网    三峡新闻网    鄂州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瑞安科技
本站所刊登的今日京山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京山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线索\短视频征集,请发送至376872700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4-6210101 举报邮箱:jssrmtzxxmt@163.com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7026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200047
鄂新网备:1009-0009 | 公安备案编号:42082102000001 鄂ICP备160001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