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宜昌,生机盎然。在远安瓜米电子电商产业园,返乡青年李元珍正通过直播推销家乡的辣椒;在西陵区“楚商之家”产业园,刚签约的楚商百盛(宜昌)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艳正与招商干部探讨公司总部大楼项目落地细节……这个夏天,从田间地头到产业园区,从创业孵化基地到招商对接会现场,宜昌大地“归雁”的故事不断续写。
今年以来
宜昌以“我兴楚乡·创在宜昌”
返乡创业行动为抓手
以“楚商回乡”活动为纽带
双轮驱动激活“归雁经济”新动能
截至6月底
全市新增返乡创业经营主体6278个
同比增长82.3%
一场“引凤来宜”的生动实践
正为这座长江边的活力之城
注入强劲发展动力
楚商回归“暖人心”:
乡情织网结硕果
今年以来,市招商局以“乡情”为媒,打出“情感牌”“服务牌”“政策牌”组合拳。
一方面,通过举办132场“新春团拜会”“三峡新机遇共创新未来”等主题交流活动,架起楚商与家乡的“连心桥”;
另一方面,筹划建立503人的楚商信息库,聘任50名招商招才大使,发布“十大杰出宜昌楚商”,让楚商有归属感与荣誉感。
刘昆 摄
数据最有说服力:
1-5月
全市签约楚商返乡投资
亿元以上项目109个
占比22%
协议投资额689.96亿元
占比19.89%
西陵区“楚商之家”产业园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双招双引”推介会
秭归县端午招商活动
……
各地因地制宜的创新举措
让“楚商回乡”从“节日热”转向“常态暖”
市招商局相关负责人
我们不仅要“请回来”,更要“留得住”。下一步将深化驻外办建设,分产业、分领域完善楚商信息库,通过“线上+线下”全方位宣传宜昌产业优势,让“投资宜昌”成为楚商的共同选择。
校友智创“新引擎”:
才聚宜昌添活力
在三峡大学科创园内,由三峡大学校友、特锐德创始人于德翔率领的新能源团队,正全力以赴攻克智能充电技术难题。这场景背后,是宜昌市教育局以“校友回归”聚智、“高校双创”赋能的生动实践。
市教育局通过梳理10万+校友信息,聘请29位知名校友担任招才大使,依托环三峡大学创新生态圈共建4个研孵基地,叠加购房保障、博士补贴等政策,推动市外校友在宜购房超1000套,技术转化与人才合作持续深化。
“补贴不仅解了后顾之忧,更让我感受到家乡的诚意。”落户三峡大学的王龙博士说,他的团队已与本地企业合作完成15项技术转化。累计为企业带来了数亿元的收入。
高校创新创业同样势头强劲
17家大学生孵化园入驻实体超800家
小微企业最高获500万元贴息贷款
大学生项目享3年租金全免
“以赛促创”模式下
全市高校年参赛项目4000余个
学生超1万人
“智能物流分拣装置”等项目获企业订单
创业服务“全链条”:
归雁落地稳起飞
“头天申请,第二天银行就通知办理放款手续,500万元创业贷到账,我们立刻上马了新生产线,以后接单底气更足!”夷陵区鑫桓茶业法定代表人韩玉飞为相关部门的高效服务点赞,“人社部门帮我对接了一名服务专员,主动送政策上门,这‘保姆式’服务让我少走了不少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