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专题专栏 > 域外关注 >
从“绝壁孤城”到“文旅热土”,看巴文化重镇如何“破圈”……
来源:巴东发布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7-13    【字体: 】      0

武陵莽莽,清江汤汤

站在鄂西巴东县水布垭镇

一处海拔1400多米的山崖上

星星点点的村庄和画廊般的清江在脚下依次展开

山间的云雾还未散尽

一座俊秀高大的山闯入眼帘

其绝壁如斧劈刀削

它三面环水、一面连接陆地

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这座拔地而起的山坐落在鄂西南山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的一个看似普通的村庄——三里城村,一些学者认为这里是历史文献记载中颇具传奇色彩的武落钟离山,即巴人始祖廪君的出生地、土家族的发源地。



武落钟离山最早见于《后汉书》记载:

“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


长江大学楚文化研究院教授徐文武说,“武落”是古代设置于军事营垒外防止敌人入侵的军事设施,“钟”为几条江水汇聚之地,“离”则指江水将这座山与外界分隔开来。三里城古称“山垒城”,三面被清江及其支流环绕,临江有陡峭的绝壁形成的天然城墙,与《水经注》所记武落钟离山“城即山也,独立峻绝”吻合。

巴人先祖廪君正是凭借这里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势

率领五姓部落不断发展壮大

与清江两岸的其他部落不断交流融合

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巴文化

成为土家族的源头之一

纵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但由于道路不通达、文化待发掘,三里城一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处于贫困和鲜为人知的状态。巴东曾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三里城附近集“老、少、边、穷、苦”于一体。



在脱贫攻坚战中,当地进一步重视开发特色文化资源。在当地干部和历史学者的努力下,2017年水布垭镇被授予“中国廪君文化之乡”。水布垭镇党委书记贺齐政说,廪君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激励着干部群众克服困难、披荆斩棘,走出一条特色发展道路。



如今,当地融合廪君文化

挖掘特色文旅资源

吸引了越来越多的

外来游客到此避暑、旅游

带动了一方百姓增收致富

走上了乡村振兴路


在距离三里城不远的硒客山居民宿,民宿老板田祚青正在打扫房间。去年,他将自家院子改造升级,打造了17个房间,去年暑期16名外地游客到当地避暑旅游,在硒客山居民宿住了一个多月。


“那些游客说今年暑假还要来,人数会增加到30人左右,他们连定金都交了。”


田祚青说

到水布垭避暑的不少游客都来自省外

他们白天自驾游山玩水

傍晚则到原生态的菜园里

采摘豆角、茄子、西红柿等蔬菜

用于晚餐食用


许多游客来了就问,廪君文化是什么?三里城在哪里?这时田祚青会声情并茂地作介绍,对当地历史文化传说如数家珍。

近年来

水布垭镇依托独特的喀斯特地貌

和清江大峡谷的壮美风光

已成为国内低空运动爱好者的热门打卡地


前两个月,民宿迎来了一批“贵客”——中国翼装飞行国家队队长盛广强和队员一起来到廪君故里曾经的军事哨口“哨棚顶”,进行翼装飞行训练。


翼装飞行表演


从海拔接近1500米的翼装飞行平台一跃而下

盛广强穿过云海

看到村庄和清江

再次被这里壮美的景观所震撼


盛广强说:

因为交通方便、悬崖垂直度好,这里非常适合翼装飞行及其他特种飞行训练。下一步,他们计划将这里当作一个常态化的训练基地,今年八九月份还会再来。


巴东县水布垭镇目前共种植药材6万亩、茶叶1.2万亩、柑橘8000亩。文旅产业的兴盛不仅带动三里城及其周边发展起80家民宿,年均接待游客33.2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6亿元,还进一步带动土豆、天麻、茶叶、柑橘等特色农产品的销售,2024年农产品线下销售额6.44亿元。


不只是线下销售

借助线上直播间

许多本地网红在网上宣传

廪君故里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

引流销售本地农产品

2024年农产品线上销售额超过1亿元


在水布垭镇两山富村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一款天麻产品的包装上融入了代表廪君文化的图案。


“我们正在改进区域农产品的包装,力图讲好古代巴人故事,让本地特色农产品更具地理辨识度,提高产品附加值。”


公司负责人说


“廪君文化是土家人的宝贵财富,我们将继续加大保护和传承廪君文化的力度,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廪君文化,并结合本地的自然风光,打造主题旅游线路,更好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贺齐政说。






编辑: 邱超杰【打印】 【关闭窗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关注京山市全媒体矩阵

默认标题__2025-01-26+09_47_50


   热点资讯
 

       中国·京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今日京山新闻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京山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稿件开头注明“据今日京山新闻网消息:(记者:XXX)”,所有转载的图片还需注明“记者:XXX 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含有少量的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友情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光明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湖北   
地方频道: 荆楚网    荆门新闻网    钟祥新闻网    天门网    随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    孝感网    三峡新闻网    鄂州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瑞安科技
本站所刊登的今日京山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京山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线索\短视频征集,请发送至376872700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4-6210101 举报邮箱:jssrmtzxxmt@163.com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7026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20004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7420047
鄂新网备:1009-0009 | 公安备案编号:42082102000001 鄂ICP备160001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