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专题专栏 > 域外关注 >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丨荆门以“摘牌”促减负 避免村和社区“小马拉大车”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7-15    【字体: 】      0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祝华 通讯员张虎 庞芙蓉 黄成

“小花,帮我缴下医保。”

“好嘞。”

7月10日下午,荆门市掇刀区七一桥社区,70岁的赵婆婆走进社区党群服务大厅,请社区工作人员张新花在手机上帮她缴纳医保。

“以前牌子满墙红,办事不见人;现在牌子少了,办事更方便了。”赵婆婆感慨地说。

社区服务效能的提升,是荆门以“摘牌”促“减负”带来的改变。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荆门市委组织部坚持开门教育,会同市委社会工作部深入一线调查研究,集中整治职能部门在村和社区挂各类匾牌,将部门职责任务摊派给基层,造成村和社区“小马拉大车”、群众办事难的问题。经过深入调查、与群众充分沟通后,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荆门市明确村、社区履职事项为40项,一些无关的牌子全部清理,相关任务还给职能部门。

“整治过程中,不管哪个部门,不该挂的牌子坚决摘除,不该由村和社区完成的事项坚决还给相关部门,动真碰硬,务求实效。”荆门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李林说,经过集中清理,累计清理摘除各类牌匾2.4万多块。

清理后,东宝区浏河社区将民政、卫健等领域的18块分散服务牌归并,统一制成“社区便民服务清单”索引册。对居民关心的服务队伍、民生政策等12块功能性挂牌,统一尺寸、规范悬挂。掇刀区七一桥社区以前挂有牌匾44块,是荆门各村和社区中最多的,如今仅保留11块。

摘牌的同时,以前村和社区承担的各种“额外的任务”也还给了相关职能部门。

七一桥社区党委书记严云锋介绍,清理后,大气污染防治巡查任务移交给专业社会组织,文明交通劝导任务还给交警部门,订杂志、卖保险、开“我妈是我妈”式证明等事项,现在都没了,社区的压力也小多了。

“摘牌减负后,社区有了更多精力为居民办实事。”浏河社区党委书记苏玉梅说,该社区老龄人口多,社区工作人员主动与辖区老年人结对,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每月陪同就医、代买物资,今年以来帮助老人们解决问题180多件。

漳河新区楚天城社区党委书记马云云介绍,今年暑假,40多名儿童在社区活动中心上暑托班,解决了社区上班族孩子无人照看的难题。“现在社区服务事项多了,办事不用等了,社区工作者与居民的关系也和谐了。”楚天城社区居民王正梅说。

荆门市还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从制度上为基层“松绑”减负,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实现标本兼治。

依托“城市大脑”智慧社区系统,荆门市试点建立基层事务准入监管平台。职能部门向村和社区下派任务,需通过平台发起,平台审批通过后,再由乡镇街道派发给相关的村和社区。属协助事项的,在平台发起时,需明确职能部门做什么、基层做什么、部门提供哪些支持,否则直接退回,以此遏制职能部门把本该由部门完成的事项压给基层。

“通过健全常态长效的制度机制,对基层工作事项安装防火墙,以巩固学习教育整改成效,长久解决基层事务过多过滥问题。”李林说。

目前,准入监管平台已在荆门所有县市区推广使用。现在,荆门市各村和社区承接的任务事项与以前相比,减少了30%。

编辑: 邱超杰【打印】 【关闭窗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关注京山市全媒体矩阵

默认标题__2025-01-26+09_47_50


   热点资讯
 

       中国·京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今日京山新闻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京山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稿件开头注明“据今日京山新闻网消息:(记者:XXX)”,所有转载的图片还需注明“记者:XXX 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含有少量的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友情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光明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湖北   
地方频道: 荆楚网    荆门新闻网    钟祥新闻网    天门网    随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    孝感网    三峡新闻网    鄂州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瑞安科技
本站所刊登的今日京山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京山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线索\短视频征集,请发送至376872700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4-6210101 举报邮箱:jssrmtzxxmt@163.com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7026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20004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7420047
鄂新网备:1009-0009 | 公安备案编号:42082102000001 鄂ICP备160001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