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沈集镇锚定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方向,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深耕花椒特色种植领域,走出一条产业兴农、助农增收的“致富路”。
仲夏时节,沈集镇柴岗村的花椒迎来盛产期,放眼望去,成片的花椒树郁郁葱葱,成熟的花椒果实缀满枝头,微风轻抚,椒香四溢。“咔嚓、咔嚓”——村民们手持剪刀,熟练地采用“连枝剪收”的方法采收花椒,剪下的枝条装车运往仓库。在仓库内,花椒将经历分拣、去叶、去刺、杀青、真空打包等精细环节,销往荆门各地餐馆,为食客们送上地道的麻辣风味。
柴岗村的花椒产业,始于一位“异乡人”的开拓之举。1984年,原籍重庆的胡光海一家迁居至此。2015年,面对村里贫瘠的旱地,有着丰富花椒种植经验的胡光海决定因地制宜,利用老家的种植技术,在自家20亩土地上种植花椒。经过三年精心培育,花椒迎来丰收季。
“那时候价钱也好,产量也高,每亩花椒产值能超过一万元。”胡光海回忆起当年的丰收场景,脸上满是自豪。
可观的经济效益,不仅让胡光海尝到了甜头,更让柴岗村看到了产业发展的新希望。2018年11月,为带动村庄脱贫致富、实现共同富裕,柴岗村成立沙洋县柴绿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130亩村集体旱地种植“九叶青”花椒,并聘请胡光海担任合作社技术顾问。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村内7户村民陆续加入花椒种植行列,新增种植花椒达35亩,户均年增收1.5万元。同时,花椒产业还成为当地村民家门口的“就业站”,仅2025年累计用工量就达300余人次。
“我在这里剪花椒已经四五年了,剪下来的花椒称重算钱,一天剪一百块钱不成问题。”村民张正英一边麻利地剪着花椒,一边笑着分享增收喜悦。
经过十多年的深耕细作,如今柴岗村花椒种植面积已扩展至260余亩,其中村集体种植面积230余亩,形成了颇具规模的花椒种植基地。
“目前我们种植的品种有九叶青、藤椒、大红袍等五个品种,今年预计亩产250公斤左右,年产值可达50万元,村集体纯利润预计增收25万元。”沈集镇柴岗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李涛介绍道。
作为沈集镇特色农业发展的缩影,柴岗村花椒产业的崛起,离不开全镇的统筹规划和支持。为持续壮大花椒产业,沈集镇多次组织村干部和种植户前往重庆等地考察学习,不断改进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
“我们积极协调镇工会及镇直单位工会采购花椒,拓宽销售渠道。”沈集镇党委副书记刘兵表示,下一步,沈集镇将聚焦花椒产业链延伸,培育花椒精深加工产业,推动花椒从“农产品”向“高附加值商品”转变,让小小的花椒粒成为村民致富、乡村振兴的“金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