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专题专栏 > 域外关注 >
椒香盈满致富路 沈集镇柴岗村花椒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来源:云上沙洋   作者:程微 孔前 陈清霞   发布时间:2025-07-17    【字体: 】      0

近年来,沈集镇锚定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方向,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深耕花椒特色种植领域,走出一条产业兴农、助农增收的“致富路”。

仲夏时节,沈集镇柴岗村的花椒迎来盛产期,放眼望去,成片的花椒树郁郁葱葱,成熟的花椒果实缀满枝头,微风轻抚,椒香四溢。“咔嚓、咔嚓”——村民们手持剪刀,熟练地采用“连枝剪收”的方法采收花椒,剪下的枝条装车运往仓库。在仓库内,花椒将经历分拣、去叶、去刺、杀青、真空打包等精细环节,销往荆门各地餐馆,为食客们送上地道的麻辣风味。

柴岗村的花椒产业,始于一位“异乡人”的开拓之举。1984年,原籍重庆的胡光海一家迁居至此。2015年,面对村里贫瘠的旱地,有着丰富花椒种植经验的胡光海决定因地制宜,利用老家的种植技术,在自家20亩土地上种植花椒。经过三年精心培育,花椒迎来丰收季。

“那时候价钱也好,产量也高,每亩花椒产值能超过一万元。”胡光海回忆起当年的丰收场景,脸上满是自豪。

可观的经济效益,不仅让胡光海尝到了甜头,更让柴岗村看到了产业发展的新希望。2018年11月,为带动村庄脱贫致富、实现共同富裕,柴岗村成立沙洋县柴绿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130亩村集体旱地种植“九叶青”花椒,并聘请胡光海担任合作社技术顾问。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村内7户村民陆续加入花椒种植行列,新增种植花椒达35亩,户均年增收1.5万元。同时,花椒产业还成为当地村民家门口的“就业站”,仅2025年累计用工量就达300余人次。

“我在这里剪花椒已经四五年了,剪下来的花椒称重算钱,一天剪一百块钱不成问题。”村民张正英一边麻利地剪着花椒,一边笑着分享增收喜悦。

经过十多年的深耕细作,如今柴岗村花椒种植面积已扩展至260余亩,其中村集体种植面积230余亩,形成了颇具规模的花椒种植基地。

“目前我们种植的品种有九叶青、藤椒、大红袍等五个品种,今年预计亩产250公斤左右,年产值可达50万元,村集体纯利润预计增收25万元。”沈集镇柴岗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李涛介绍道。

作为沈集镇特色农业发展的缩影,柴岗村花椒产业的崛起,离不开全镇的统筹规划和支持。为持续壮大花椒产业,沈集镇多次组织村干部和种植户前往重庆等地考察学习,不断改进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

“我们积极协调镇工会及镇直单位工会采购花椒,拓宽销售渠道。”沈集镇党委副书记刘兵表示,下一步,沈集镇将聚焦花椒产业链延伸,培育花椒精深加工产业,推动花椒从“农产品”向“高附加值商品”转变,让小小的花椒粒成为村民致富、乡村振兴的“金豆子” 。

编辑: 邱超杰【打印】 【关闭窗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关注京山市全媒体矩阵

默认标题__2025-01-26+09_47_50


   热点资讯
 

       中国·京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今日京山新闻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京山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稿件开头注明“据今日京山新闻网消息:(记者:XXX)”,所有转载的图片还需注明“记者:XXX 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含有少量的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友情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光明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湖北   
地方频道: 荆楚网    荆门新闻网    钟祥新闻网    天门网    随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    孝感网    三峡新闻网    鄂州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瑞安科技
本站所刊登的今日京山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京山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线索\短视频征集,请发送至376872700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4-6210101 举报邮箱:jssrmtzxxmt@163.com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7026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20004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7420047
鄂新网备:1009-0009 | 公安备案编号:42082102000001 鄂ICP备160001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