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专题专栏 > 域外关注 >
山村司机邓兰舟情牵2300多个“家人” 17年免费带货10万余件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7-18    【字体: 】      0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泽牧 匡柏学 通讯员 王登府 实习生 黄莜婷

7月15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38℃的热浪裹着蝉鸣,蒸腾在渔洋关客运站。

40岁的邓兰舟刚把客车停稳,一条微信就来了:“帮忙带两斤酵母粉。”

驾驶室的车厢里,摆满了老乡们的“代购”物资:白面馒头、牛奶、降压药……

17年来,山村司机邓兰舟安全行车里程超50万公里,免费为沿途不方便外出购物的村民带货10万余件。

作为一名党员,他说能为老百姓做点事,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微信里2400多人,几乎都坐过我的车”

15日11时50分,邓兰舟准时发车。从渔洋关到怀抱窝村,单边山路110公里。

“吴大姐,您要的铁架子绑在后备箱了!”他甩了把额角的汗。

怀抱窝村的吴昌玉攥着衣角笑道:“昨儿就微信随口一提,你倒真记着。这玩意儿沉得很,雇车得花几十块,还是你实在。”

车厢里顿时热闹起来,70岁的向中全大爷接话:“他不光捎东西,修东西才叫上心!”

去年冬天,邓兰舟送货路过张婆婆家,发现老人家水管冻裂,大冷天连口热水都没有。邓兰舟送完货,掉头又返回张婆婆家修水管,帮老人烧上一壶热水才离开。

“王大爹的降压药不能断,李嫂子家的孩子酸奶要常温的,在外打工的小陈托我看顾他母亲的菜地……”邓兰舟的微信通讯录里,存着2400多个名字,100多个是亲友,剩下2300多个全是乘客或其家人。

“这2400多人,几乎都坐过我的车,每个人我都能联系上。”他说。很多人因为去山外工作和生活,放心不下留守在老家的长辈,他们临走前,都会加上邓兰舟的微信,郑重地托付一句:“邓师傅,方便的时候帮他们带点东西,照料一下。”

这本“人民笔记”,比行车记录本还要厚

“候车厅漏雨,老汉的衣服淋湿了”“麦庄村3.7公里断头路,乡亲们出行难”“弯道防护栏有缺口,车辆翻下去咋办”……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邓兰舟的笔记本记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这本“人民笔记”,比他的行车记录本还要厚。

2023年3月,邓兰舟成为县人大代表。发挥车队走村串乡、收集民意及时、广泛、畅通的优势,同年3月27日,首辆“民主早班车”开通。

五峰镇麦庄村九组、十一组共居住着167户479人,全长3.7公里的张陆公路(张家坳至陆家坳)是九组、十一组的“大动脉”,它不仅连接着长阳,也是村民们出行的“生命线”。

几年前,这条坡陡泥泞的断头路让村民苦不堪言,出行和运输都成了大难题。村民们天天盼着把路修好,硬化一下。

为了核实断头路情况,3.7公里的山路,邓兰舟深一脚浅一脚走了3个多小时。遇到陡峭处,他蹲下来用手机拍裂缝,标注GPS定位。碰到村民,他就拉着问:“这路断了多久?出行怎么解决?”

一份带着泥土的《关于麦庄村张家坳至陆家坳农村公路改造硬化的建议》很快形成,附页里除了照片,还有他手绘的简易地图,每个坑洼、每处弯道都标得清清楚楚。

通过“民主早班车”,这项建议被列入五峰县2023年重点民生项目之一。2024年初春,修路的挖掘机开进麦庄村,邓兰舟特意绕路去看,“当人民的代表,就要为人民办事”。

把“小事”刻进心底,让牵挂落地生根

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邓兰舟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他还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劳动者要“保持本色”。

“小邓啊,你可别出了名就忘了我们。”有次他去外地做事迹分享,回来就被老乡拉住念叨。

这话像根弦,在邓兰舟心里绷得紧紧的。作为省市劳模,他每年都有疗养机会,却次次婉拒:“我也想休息几天,但乡亲们习惯了找我,我不在他们不安心。”

乡亲们塞来的腊肉、猪蹄,他要么婉拒,实在推不掉就按市价把钱塞回去。有人说他咋就死脑子,他笑着摆手:“规矩不能破,该咋办就咋办。”

自2021年被媒体报道走红后,一些商业邀约如潮水般涌来。有企业看上邓兰舟抖音号的12万粉丝,开价请他直播带货,还有传媒公司要包装他运营账号。

“我不一直在‘带货’吗?都给老乡‘带货’17年了!”他憨厚地笑起来:“如果我去拍视频带货,乡亲们的药谁捎?化肥谁带?给乡亲们带货,我心里踏实。”

不久前,有企业想高薪将他“挖”走,邓兰舟又婉拒。“喊我小邓的是叔伯辈,叫叔叔的是娃娃们,同龄人都称兄弟。”邓兰舟指着满车“亲戚”说,“我舍不得他们。”

盘山路上,车轮朝着怀抱窝村的方向驶去。麦香、药味的气息,弥漫在车厢里。那是牵挂的味道。

编辑: 邱超杰【打印】 【关闭窗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关注京山市全媒体矩阵

默认标题__2025-01-26+09_47_50


   热点资讯
 

       中国·京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今日京山新闻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京山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稿件开头注明“据今日京山新闻网消息:(记者:XXX)”,所有转载的图片还需注明“记者:XXX 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含有少量的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友情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光明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湖北   
地方频道: 荆楚网    荆门新闻网    钟祥新闻网    天门网    随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    孝感网    三峡新闻网    鄂州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瑞安科技
本站所刊登的今日京山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京山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线索\短视频征集,请发送至376872700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4-6210101 举报邮箱:jssrmtzxxmt@163.com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7026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20004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7420047
鄂新网备:1009-0009 | 公安备案编号:42082102000001 鄂ICP备160001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