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专题专栏 > 域外关注 >
荒山着绿装 沃土涌金浪—— 孝昌县小河镇 “三重蝶变” 绘就生态振兴新图景
来源:京山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7-28    【字体: 】      0

生态是大地的底色,民生是发展的温度。

在孝昌县小河镇,一场关于 “绿” 与 “富” 的变革正生动上演:昔日的矿山伤疤长出了庄稼,零碎的撂荒地连成了锦绣田,曾经寂静的乡村飘起了游客的欢歌。

循着“生态优先、保护优先、集约优先” 的路径,这座小镇用“三重蝶变”的实践,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了 “幸福不动产”,让田园沃土长出了“金山银山”。


01
抚平“创伤”矿山荒坡变“绿色银行”

7月9日,走进小河镇河东新村废弃矿山修复治理项目矿1区,满眼皆是生机勃勃景象:矿坡上碧草如茵,山脚下玉米、花生、高粱长势喜人,田埂、水渠、道路勾勒出错落有致的田园肌理。

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一座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裸露的岩壁和堆积的矿渣致使水土流失严重。如今,她因矿山修复治理项目而焕发新生。

河东新村因矿而兴,全村曾有3个大型采石矿、10多家小型石灰窑矿。采矿给村里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但也造成了水土流失,存在地质灾害隐患。

如何还上废弃矿山的“生态账”?当地决定推进矿山生态修复。

2022年,孝昌县引入湖北省乡村振兴投资集团,对6个矿区的1354亩土地展开系统治理。

“我们创新‘矿山修复+石料增值+产业导入’的联动模式,让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提升。”项目施工方负责人肖勇介绍,在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通过削坡减荷、边坡绿化、河道清淤等措施改善生态基底;引入社会资本1.03亿元,治理产生的石料优先供给本地乡村振兴项目,富余部分变现反哺修复资金;复垦后的土地则因地制宜发展蔬菜大棚、采摘园等产业,推动项目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项目增益、群众增收。

矿山修复带来的变化,让村民余金舟充满期待:“以前这里全是石头无法种地,现在地整好了,我们还能在家门口打工,一年多挣几千块钱,日子更有奔头了。”

如今,除矿2、矿3区仍在加紧施工外,其余矿区已完成修复蜕变:321亩耕地种满农作物,地质灾害隐患彻底消除,水土流失得到根治。项目全部完工后,预计新增耕地495亩、林地216亩、工业建设用地240亩。

02
点土成金 碎田薄土成 “增收源泉”

走进小河镇国庆村,路边连片的农田绿意盎然,庄稼郁郁葱葱。

“以前地块碎得像‘补丁’,现在整治后连成片,合作社流转土地从几百亩变成上千亩,耕种效率翻了几番!”宇飞农机合作社负责人田志强算起了“收益账”:撂荒地被企业流转后,通过“乡投+村委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农户的租金不仅提高了,农忙时还可吸纳部分村民务工。


曾经,小河镇面临“年轻人外出打工、田地撂荒成片” 的困境。2022 年入选湖北省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后,转机悄然到来 —— 湖北乡投孝昌公司投入4.6亿元,推进农田整治、旱改水、水源地保护等工程,累计新增耕地2000余亩、水田370余亩、挂钩指标960余亩。

土地整治后,效益如何最大化?

小河镇探索出“现代农事综合服务”新模式——整合合作社资源,衔接现代农业产业园,规模化发展优质水稻、低GI大米试验田,构建 “从田间到餐桌”的稻米全产业链;培育迷迭香、稻虾共作等特色产业,让每一寸土地都释放最大价值。

土地整治不仅是“田畴革新”,更带来人居环境的“脱胎换骨”。近年来,小河镇将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与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乡村打造等重点项目有效衔接,上演了一场人居环境提升“拉力赛”,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河畅通的美景,引领越来越多村民拿起扫帚,为家园添力添彩。

友庆村里,柏油路穿村而过,路灯照亮庭院,农家小院门前花香阵阵。村民高兴地说,昔日脏乱差的村湾,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环境不比城里差。

03
农旅融合 田园乡愁变“流量密码”

国庆村1000亩迷迭香种植园里,蓝紫色花穗随风摇曳,香气沁人心脾,深加工厂房里,精油、香薰等产品正在打包发货。

2017年,土生土长的田双峰决定返乡创业,他从几亩试验田起步,逐步流转荒坡荒地,扩大种植规模。2022年,他又建起加工厂,拓展烧烤露营、研学体验等新业态,研发精油、香薰、沐浴露等产品,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

“迷迭香一年双收,效益可观,基地管理和采收还有效带动周边村民务工,采收高峰有100余人在基地务工。”田双峰笑着说,基地正积极探索烧烤露营、婚纱摄影、研学教育等新业态,努力将迷迭香种植基地打造成为农文旅融合的产业项目。

不远处的鸿翼 “梦里水乡” 田园综合体,格桑花海与松树林相映成趣,游客们在露营地烧烤欢笑,孩子们在山水间嬉闹玩耍。

“我们依托京港澳高速出入口和‘明清古街’资源,打造集康养、采摘、民宿于一体的综合体。” 鸿翼田园综合体负责人胡中书介绍,综合体配套建设一批休闲民宿和休闲娱乐设施,800亩樱桃、黄桃采摘基地和甲鱼养殖塘、有机蔬菜园错落分布。基地通过 “土地流转+务工就业+股份分红”模式,已带动150余户村民增收,为周边乡亲提供300多个岗位。

从“卖产品”到“卖风景”,小河镇的蜕变不止于此。

小河镇串联起古街、古景、古文化等乡愁符号,与观音湖风景区、刘震将军纪念馆、观山禅寺等旅游资源 “串珠成链”,打造菜联红嘴菠菜、沙窝红萝卜、花山玉皇李等“一村一品”,让游客在绿水青山间留住浓浓乡愁。如今,明清古街的石板路上游人如织,生态采摘园里笑声不断,农文旅融合的“流量密码”正转化为村民的“增收密码”。

青山叠翠,沃野生金。行走在小河镇的土地上,生态修复的绿意、土地整治的生机、农旅融合的活力扑面而来。这场跨越山水田林的 “三重蝶变”,不仅绘就了生态振兴的新图景,更书写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生动注脚。

(记者焦志新 特约记者高玉峰 通讯员张文莉)

编辑: 陈诗雨【打印】 【关闭窗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关注京山市全媒体矩阵

默认标题__2025-01-26+09_47_50


   热点资讯
 

       中国·京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今日京山新闻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京山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稿件开头注明“据今日京山新闻网消息:(记者:XXX)”,所有转载的图片还需注明“记者:XXX 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含有少量的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友情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光明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湖北    中国长安网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地方频道: 荆楚网    荆门新闻网    钟祥新闻网    天门网    随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    孝感网    三峡新闻网    鄂州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瑞安科技
本站所刊登的今日京山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京山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线索\短视频征集,请发送至376872700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4-6210101 举报邮箱:jssrmtzxxmt@163.com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7026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20004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7420047
鄂新网备:1009-0009 | 公安备案编号:42082102000001 鄂ICP备160001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