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专题专栏 > 域外关注 >
荆州洪湖:清波为墨 荷藕作笔
来源:江汉风客户端   作者:马骁   发布时间:2025-08-18    【字体: 】      0

江汉风报道:8月13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来到洪湖,乘船进入湖中调研时强调,要注重原生态保护,坚持“一切天成”的理念,着力打造鱼游浅底、飞鸟翔集、充满野趣的洪湖湿地画卷,努力复现“水清岸绿浪打浪”的生态美景。

俯瞰洪湖西岸,水质清澈,湿地植被繁茂,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通讯员 唐蜜 摄)

盛夏洪湖,荷叶飘香。

万亩荷塘翻涌千重翠浪,粉荷承露似玉盏擎天,白鹭振翅掠过新垒的生态堤岸……这方“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盛景,正以最磅礴的姿态,重现在天地之间。

作为湖北第一大淡水湖、江汉平原重要生态屏障、长江中游水源涵养关键枢纽,洪湖的水质好坏,直接关系民生福祉,关系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成色。

近年来,637万荆州儿女践行初心和担当,将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殷殷嘱托转化为攻坚克难的生动实践,将洪湖流域综合治理作为践行“两山”理念的关键战场,锚定“两年见成效、五年大变化”“近期稳住、中期提升、远期转型”目标,打响生态翻身仗,不折不扣完成立行立改任务,洪湖水质持续改善,生态红利不断显现。

清波为墨,荷藕作笔。一湖碧水,终成精神与生机的壮美答卷。

现象

引爆“红绿经济”双引擎

这个暑假,洪湖热浪与热潮共舞。7月12日,瞿家湾镇洪湖生态旅游区内,翠叶轻摆,粉花摇曳,处处洋溢着欢腾的气氛——2025洪湖生态旅游区第四届荷花季盛大开幕,吸引众多游客的目光。

36℃的高温,挡不住游客的热情。汉服少女的油纸伞在荷塘栈道流转成彩色溪流,悠然穿梭于接天的莲叶与映日的荷花间,定格美丽瞬间。

“荷花季将持续至8月底,预计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景区负责人兴奋地说。

火热的不只是文旅。

洪湖市峰口镇的洪湖莲藕科创园,湖北华贵食品有限公司万亩莲藕高产高效标准化种植基地内,连绵的荷塘在烈日下铺展,荷叶如撑开的绿伞层层叠叠,铺满整个水面。

这片壮美景象,只是洪湖市众多万亩莲藕种植基地之一。

近年来,有着“面积产量、加工产值、市场份额”三个“全国第一”的洪湖莲藕,锚定“产量最大、品质最优、品牌最强”目标,全面落实省“藕七条”,着力把“洪湖莲藕”打造成全省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的样板产业。

2024年,洪湖全市接待游客8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8.62亿元。莲藕产业综合产值突破90亿元,实现了莲藕全产业链的均衡发展。

饮水思源,缘木思本。

当远道而来的游客在荷塘边感叹“湖水变清了”,当千里之外各大城市的餐桌上,享用着来自洪湖的莲藕制品,监测数据给出印证:

今年元至7月,洪湖水质均值为Ⅳ类,总磷浓度均值为0.079mg/L,环比下降33.1%,已连续8个月达到Ⅳ类,为2016年国家对洪湖水质正式考核以来最好水平。

从“湖水浪打浪”的生态美景到“莲叶何田田”的产业振兴,离不开洪湖流域综合治理的生态成效。

洪湖用一泓清波昭示真理:护好绿水青山,自有金山银山。

攻坚

重塑“人水共生”新格局

洪湖之上,一片方圆80亩的试验区如明珠般镶嵌于浩渺主湖。

步入其中,两道围埂圈出的水域清澈如揭纱,水下世界一览无余——这“惊为天人”的透明度,正是“底泥洗脱”技术给予的生态修复答案。

“目前试验区主体工作已完成,效果显著。”项目负责人欣喜地介绍:“水质改善肉眼可见,试验区水质主要指标已稳定提升,总体达到或接近Ⅲ类水质标准,沉水植物覆盖率更已超过80%。”

洪湖之“痛”,痛在深处。

水质反复波动、治理成效难固,是压在荆州乃至湖北心头的一块巨石。

痛定思痛。荆州市委、市政府将洪湖流域综合治理提升为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检验,一套打破常规、刮骨疗毒的治理体系加速构建。

系统治理,在于攥指成拳,破解“九龙治水”。

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多部门拧成一股绳,坚持“排查、整改、问责、监管”四维发力。跨县市行政区设立7000万元生态补偿基金,水质考核断面优劣直接“真金白银”说话。全市243个直排口每月监测“排座次”,前三位重奖200万元,后三位重罚100万元,末位由市里提级整治。问责利剑高悬,全市共立办涉湖案件53件,183人次受处理。

系统治理,在于精准溯源,揪出“污染元凶”。

根据洪湖污染溯源数据显示,洪湖流域的污染内源污染占23%,外源污染占77%,在外源中,农业面源污染占比达82%,城镇生活污染占比约18%,这为科学开展控污、截污和减污工作指明了方向。

系统治理,在于重构脉络,实现“三污同治”——

从源头上“控”,雨污分流改造基本覆盖城区888家机关单位、1164个老旧小区。沿线工业园区945家企业开展专项整治。4093家养殖场动态监管,“水改旱、散改集”加速。

从通道上“截”,深入开展“清洁家园”“清渠洁岸”行动,发动群众投工投劳40.2万人次,清理河渠12290.2公里,清理生活垃圾18.7万吨,完成改厕11.2万户。

从末端上“减”,今年累计通过盐卡、白柳、半路堤三个补水通道生态调水18亿立方米。持续晒湖育草,加快推进湖内生态修复项目,洪湖湿地植被覆盖面积由2023年的13.7%提升到30%,增加10.1万亩、增幅119%。

一系列举措,悄然实现了生态修复与民生保障的“双赢”。

“以前每亩产100多斤螃蟹,现在水质改善后每亩产200多斤,相比以往每亩增收1500至2000元,尾水治理让我们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螺山镇花园村养殖户彭本忠开心地说。

变革

迎接“绿色发展”大时代

洪湖之“痛”,表在湖水,根在岸上。传统产业路径依赖形成的“黑色GDP”,如同附骨之疽,曾是污染难除的深层次根源。

荆州清醒认识到,没有产业的绿色涅槃,湖水的长久清澈便是无源之水。

产业转型的阵痛与新生,注定是洪湖流域治理中最深刻也最具挑战性的篇章。

产业转型,项目为王。

荆州敏锐抢抓国家“十五五”规划窗口期,将洪湖治理与区域发展战略深度融合,做实洪湖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储备、争取、调度“三张清单”。其中,储备清单共有项目260个、总投资602.1亿元,争取清单项目126个、总投资225.3亿元,调度清单项目99个、总投资130亿元,今年已累计完成投资38.26亿元。

对存量经济中的“涉水大户”,荆州并非简单关停了事,而是以支持其技改升级促企业“焕新颜”。元至7月,全市石化、有色、造纸、纺织、食品等五大行业重复用水率较上年分别实现1.7%、8.9%、19.3%、29.3%、38%的跃升。对涉磷企业全部建立“磷台账”,实行分类监管。

转型的突破口,被坚定地锁定在生态价值转化与文旅融合上。洪湖正锚定“打造全国知名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全力推进红色文化、绿色生态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7月底通车的瞿家湾宦子口大桥、完成80%的环洪湖马拉松赛道,不仅是基础设施的提质升级,更擦亮了“洪湖水、浪打浪”金字招牌,其长远目标在于激活“美丽经济”,让游客能在此“见景、见人、见精神”,使生态保护的红利真正惠及百姓,形成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

道阻且长,行稳致远。

当前,洪湖流域综合治理已进入“提标提速”期。荆州将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头拱地”的决心和钉钉子精神,推进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科学治理,确保今年洪湖水质稳定实现Ⅳ类,加快打造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洪湖之变”,变的不仅是水质类别,更是对“人与自然如何共生”的时代应答。

这份答卷,荆州执笔不辍。这场战斗,荆州不胜不休。

编辑: 邱超杰【打印】 【关闭窗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关注京山市全媒体矩阵

默认标题__2025-01-26+09_47_50


   热点资讯
 

       中国·京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今日京山新闻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京山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稿件开头注明“据今日京山新闻网消息:(记者:XXX)”,所有转载的图片还需注明“记者:XXX 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含有少量的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友情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光明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湖北    中国长安网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地方频道: 荆楚网    荆门新闻网    钟祥新闻网    天门网    随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    孝感网    三峡新闻网    鄂州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瑞安科技
本站所刊登的今日京山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京山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线索\短视频征集,请发送至376872700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4-6210101 举报邮箱:jssrmtzxxmt@163.com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7026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20004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7420047
鄂新网备:1009-0009 | 公安备案编号:42082102000001 鄂ICP备160001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