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专题专栏 > 域外关注 >
“擦星星”的“丫丫妈妈”,谢谢你给我不灭的光!——追记荆门市掇刀区优秀共产党员王冬苹
来源:荆门高新区掇刀区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8-18    【字体: 】      0

王冬苹,女,汉族,1979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生前担任荆门市掇刀区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她深耕公益13 载,以“助人为乐”为信条,用脚步丈量爱心半径,用真情温暖困境群体,先后荣获湖北省优秀志愿者、荆门市道德模范、荆门市十佳优秀志愿者、荆门好人、荆门五星志愿者、荆门市文明市民、掇刀区首届道德模范等称号,其家庭于2021年被评为荆门市最美家庭。今年7月22日,王冬苹因病去世,被追授“荆门市掇刀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987cec1547829239892650695d1246ee.jpg








“擦星星”的“丫丫妈妈”,

谢谢你给我不灭的光!

——追记荆门市掇刀区优秀共产党员王冬苹




她说:“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星,只是有时蒙了灰。”她就是那个“擦星星”的“丫丫妈妈”——王冬苹。13年来,她用脚步丈量爱心,用真情温暖荆城,从一名公益参与者成长为引领者,擦亮了无数蒙尘的“星星”,带给孩子们不灭的光。


044e6fa577ff97d72d6d93df7ab0b731.jpg



缘起善意:

从“被温暖”到“播撒光”



201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冬苹结识了在医院关怀住院残疾人的义工“妞妞姐”。“自己淋过雨,总想为别人撑伞。”这份被关爱的触动,让王冬苹毅然踏上公益之路。起初,她重点残疾人群体,参与市义工联残疾人互助项目——教残疾人扎气球,带着他们“助人自助”。为了让残疾人的劳动果实转化为实际收入,王冬苹主动承担起义卖组织工作。在龙泉公园门前的首次义卖中,她带领30 多位家长和孩子,仅用几小时就筹得 800 余元爱心款。这次活动让她坚信:公益不是简单的施舍,而是要“授人以渔”。此后,她坚持定期组织义卖,帮助多名残疾人实现自食其力,让他们在劳动中重拾尊严,看到希望之光。


706b886141c1ed7d8181403cec36a3c5.jpg


爱的光芒,照到生命的每一个角落。


2016年,掇刀区志愿者协会成立,王冬苹被推选为协会理事。她牵头负责“爱心伴成长”“童享阳光”项目,将爱的目光投向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组建起一支稳定的志愿者团队,用细节织密“关爱网”,用真情点亮“困境星光”。


“定期沟通+入户探访”,“丫丫妈妈”一做就是10余年。逢年过节、寒暑假期,500 余次电话询问孩子生活学习情况,嘱咐安全注意事项。100 余次入户探访,协助解决孩子们的难题,小到为孩子们更换破洞的鞋子、购买冻伤药膏,大到协调学籍、链接社会各种各样的爱心资源。


d8109dfe76580443abd98c4659110e6c.jpg


一面播撒光,一面反射光。王冬苹带领孩子们冬至日为环卫工人送饺子,引导孩子们与劳动者共情;清除路边垃圾,体会奉献的快乐;走进消防支队包粽子庆端午,感受和谐社会大家庭的欢乐和温暖……200余场活动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更在他们心中播下“奉献与爱”的种子。从这时起,她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丫丫妈妈”。


 第一次来到恩恩的家,眼前的画面便刻在了王冬苹心里:七楼顶楼的昏暗房间里,孩子在破烂的餐桌前沉默写作业,70岁的爷爷抹着泪说,孩子母亲是聋哑人,父亲患精神病,全家靠他打零工过活。从此,王冬苹成了这个家的“常客”:送米、油和学习用品,周末接恩恩参加活动,联系大学生为他补习,邀请心理咨询师疏导情绪,细心呵护着恩恩成长的每一步。2019年8月,王冬苹为恩恩找到一对一资助人,每月500元资助金将持续至其大学毕业。曾经内向的恩恩变得阳光开朗,聋哑母亲用手势比划感谢,父亲想磕头致谢,爷爷送来“恩重如山”的锦旗。看着这家人的生活明亮起来,王冬苹倍感欣慰——这份双向奔赴的温暖,是对她最好的回馈。  


c04cbcd84de0c8ba8792e636e99e4985.jpg


这些年,王冬苹每年出资5000元帮扶儿童,并为33名困境儿童找到一对一资助人,资助金额超过50万元。“你们只管读书,经济困难我来解决!”是她对孩子们郑重的承诺。



精进笃行:
一颗“匠心” 一路坚守


公益之路,远不止一个“爱”字。唯有专业,才能走得更远。


王冬苹始终以“专业”为标尺,不断精进志愿服务的质量。她深知,志愿服务不是仅凭热情与爱心的“一腔孤勇”,更需要科学的方法与规范的管理。为此,她多次奔走于各地交流学习,将 “项目化运作”“精准化帮扶” 等先进经验带回荆门。参加省级、市级志愿者骨干培训,把 “儿童心理疏导”“应急救援基础” 等专业知识融入日常服务,让每一次关爱都更贴合孩子的真实需求。


对自己带领的志愿者团队,她“严”字当头。“服务对象的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王冬苹在团队中反复强调。她要求志愿者入户前必须提前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与性格特点,避免触碰敏感话题;与孩子交流时要蹲下身子,用耐心倾听代替主观评判;活动物资必须先检查安全性,哪怕是一颗糖果也要确认成分…… 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和严苛的要求,实则是她对 “尊重” 二字的较真。她说:“我们面对的是一颗颗脆弱又敏感的心,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伤害。对团队严一点,就是对孩子们的未来负责。”

c53df9699d8882c5d6d1f0fd616477e2.jpg

一颗“匠心”,一路坚守,踏平坎坷。2024 年,王冬苹因脾脏出血入院治疗,肝病一直未被发现,直到2025年上半年,王冬苹的身体已发出多次“警报”,但她始终放不下手头的志愿服务。“天元鼎”涮锅现场需要志愿者维持秩序,她忍着腹痛,在烈日下协调物资补给;第六届全国肢残人轮椅马拉松赛中,她提前一周就开始部署志愿者团队,每个细节都亲力亲为。有人劝她“歇歇吧”,她总是笑着摆手:“我在现场心里才踏实。”这份“放不下”的执念,让她在病痛与责任间,永远选择后者。



“最美家庭”:
一盏不熄的公益灯火


王冬苹的公益路,从不是孤军奋战,而是血脉相传的默契。这个荣获荆门市“最美家庭”称号的小家,用13载的相守同行,将“奉献”二字酿成了家风中最醇厚的味道。


丈夫张勤是王冬苹最坚实的后盾。自2011年被妻子的热忱感染,他便成了她公益路上不离不弃的“全职搭档”:活动缺物资,他开自家车跑遍全城采购;运输有困难,他主动扛起装卸重担;每次出发前,他总会默默备齐应急药品、饮用水,连志愿者的防晒帽、服务对象的喜好都考虑周全。13年,这对夫妻“出钱、出车、出力”的清单早已写满岁月,却从未因琐事争执——他们心中装着同一个信念:“能多帮一个是一个”。


53445d581d267cab1720ee1d711589b8.jpg


每月集中入户探访,总有几位上职高、高中的孩子因周末补课难以碰面。王冬苹夫妇便特意关掉自家店铺,在孩子晚自习结束的深夜,驱车赶往学校附近。昏暗路灯下,他们常坐在路边石凳上,听孩子们分享课堂趣事、倾诉学业压力。临别时,夫妇俩总不忘塞去热乎乎的夜宵:“有困难别藏着。”这份“追着光去见面”的执着,让孩子们深深懂得:无论多晚,总有一束温暖的灯火为他们守候。


这个家庭的公益灯火,藏在代代相传的善意里。


夫妻互敬互爱,尤其注重子女品德教育,鼓励儿子参军报国。疫情期间,王冬苹腿伤未愈仍带头逆行,带领丈夫和刚入大学的儿子,将375件防疫物资分送至各志愿服务点,并自费为15名独居老人送去米面油和防疫用品。儿子跟随母亲深入社区参与抗疫,被评为荆门市“抗疫先进个人”。在部队服役的他常说:“爸妈教我的,帮人就是帮自己。”

3c23cf7fd8d09b23c9893def08dc0732.jpg

13 年公益路,8000 余小时的坚守。王冬苹从“参与者”成长为“引领者”,用大爱为困境儿童撑起一片晴空,更以行动感召众人同行。如今,她帮助过的孩子中,有的考入大学后加入志愿者协会,有的用奖学金回馈社会——一颗颗由她悉心擦亮的“星星”,正将光芒折射给更多人。



(通讯员 艾文月)

编辑: 邱超杰【打印】 【关闭窗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关注京山市全媒体矩阵

默认标题__2025-01-26+09_47_50


   热点资讯
 

       中国·京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今日京山新闻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京山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稿件开头注明“据今日京山新闻网消息:(记者:XXX)”,所有转载的图片还需注明“记者:XXX 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含有少量的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友情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光明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湖北    中国长安网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地方频道: 荆楚网    荆门新闻网    钟祥新闻网    天门网    随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    孝感网    三峡新闻网    鄂州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瑞安科技
本站所刊登的今日京山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京山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线索\短视频征集,请发送至376872700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4-6210101 举报邮箱:jssrmtzxxmt@163.com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7026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20004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7420047
鄂新网备:1009-0009 | 公安备案编号:42082102000001 鄂ICP备160001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