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荆门市聚焦“校园餐”安全与质量这一民生关切,打出一套“组合拳”,把监督实实在在落到“食”处,让校园里的每一份饭菜都承载着民生温度。
“土豆炖牛肉软烂入味,蒸鸡蛋滑嫩可口,还有孩子们最爱的可乐鸡翅呢!”
今年暑假前,在荆门市掇刀区军马场学校食堂里,陪餐家长李女士一边用手机扫描食堂监管平台的二维码,一边向记者展示屏幕上的菜品信息:“你看,每道菜的食材来源、营养成分都写得清清楚楚,我们当家长的是一百个放心!”
这样的安心场景,如今在荆门各中小学、幼儿园已成常态。今年以来,荆门聚焦“校园餐”安全与质量这一民生关切,打出一套“组合拳”,荆门市纪委监委督促教育、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建立覆盖全市中小学校的“数字食堂”监管平台,依托平台数据分析,跟进开展线上线下精准监督,构筑学校食堂清廉安全“云防线”,监督推动学校食堂安全落到“食”处,让每一份饭菜都承载着民生温度。

筑牢安全防线
让隐患无处藏身
“这批猪肉检疫证明齐全,可以入库!”春季学期,在东宝区一所中学食堂,两名验收员正仔细核对食材信息,一旁的“数字监管平台”实时记录着验收全过程。这是荆门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火墙”的一个缩影。
资料图 图源荆门市掇刀区名泉小学
8月中旬,荆门市教育局联合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明确秋季学期校园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十件事”,从食材采购到加工制作,细化每个环节的防控要求。随后,一场“拉网式”排查全面展开,执法人员深入后厨仓库、操作间,对食材保质期、餐具消毒等情况逐项检查。“一定要保证孩子们的饮食安全!”荆门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说。
针对部分学校依赖校外供餐的情况,荆门加快推进3所学校转型为自营食堂。“自营后,我们能直接管控食材质量,让孩子们吃得更健康。”荆门市学校后勤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新食堂开学前已完成设备调试和人员培训,确保开学即正常供餐。

阳光公示
让孩子餐费花在明处
“本学期餐费结余12.5元,已退还至孩子的校园卡。”
7月初,学生家长王女士收到学校的退费通知。这得益于荆门建立的餐费结余退还机制——要求各学校在学期末3个工作日内完成退费,确保学生离校期间食堂经费账上“零余额”。

资料图 图源荆门市掇刀区名泉小学
为严防餐费使用不清,荆门组建食堂财务督导专家库,常态化开展“穿透式”核查。同时推行阳光公示,学校每月公示餐费收支、食材价格等信息,让家长看得明白、吃得放心。这一做法被省教育厅作为经验推广。
“以前总担心钱花得不明不白,现在公示栏清清楚楚,我们没顾虑了。”暑假前,在城区一所小学的家长座谈会上,家长们纷纷为透明化管理点赞。

从田间到餐桌
让每口食材新鲜安全
春季学期,每天清晨5点,满载新鲜蔬菜的冷链车会驶入沙洋县学校食材配送中心,检测人员会对蔬菜进行抽样快检。“一旦发现不合格,立即启动‘熔断机制’,停止该批次食材供应。”配送中心负责人介绍,这是荆门为保障学校食材安全设置的第一道关卡。
今年,荆门以教育部门为主体,实施大宗食材招标采购,推荐沙洋县开展食材供应链集中采购省级试点。同时,建立供应商“红黑榜”,动态监管、优胜劣汰,已对2家不合规供应商停止准入资质。“现在进货渠道规范了,食材新鲜度明显提高,孩子们剩饭剩菜都少了。”荆门市学校后勤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在幼儿园,“适幼化”管理更显用心。荆门率先将“数字食堂”建设延伸至幼儿园,制定《幼儿园食堂安全管理工作指引》,从场所设施到带量食谱,细化40条标准。6所试点幼儿园的“数字食堂”里,系统能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分析食谱营养,已帮助调整38份带量食谱,家长满意度达95%。

监管有温度
让放心餐更暖心
“希望每周能多些杂粮主食。”今年暑假前,在掇刀区军马场学校“公众开放日”活动中,家长代表边参观边提建议。这样的开放日已成为常态,每月都有家长、人大代表等走进校园,监督食堂运行。
为让监管更精准,荆门推行教育部门全员包联制度,落实“三必须”“四个一”机制——问题线索必须到现场核查、隐患必须跟踪督办、总结评估必须参与研判,每月陪一次餐、每季度问一次运营、每学期评一次膳食、每年写一份报告。
如今,在荆门校园里,“数字食堂”正深度重塑校园餐饮生态,刷脸就餐、智能营养分析成新标配;荆门26所学校食堂升级改造后,就餐环境焕然一新;伙食费“入口率”稳步提升,孩子们的餐盘越来越丰盛……从安全到营养,从监管到服务,荆门相关部门正用一件件实事,让“校园餐”成为家长放心、孩子开心的暖心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