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专题专栏 > 域外关注 >
绿见荆门丨仙居:以绿生金 近悦远来
来源:京山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9-10    【字体: 】      0
阅读提示:春花烂漫、夏水清凉、秋实丰盈、冬酿飘香,东宝区仙居乡在四季轮转中,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从“靠天吃饭”到“以绿生金”,让生态之美与产业腾飞在四季之间生动展现。












这里,四季皆景:春天,油菜花、芍药花漫山遍野,游客纷至沓来;夏天,溪水潺潺,村民尽享清凉;秋天,瓜蒌挂满枝头,蜂蜜飘香;冬天,麦酱和窖酒蒸汽袅袅。


图片

俯瞰仙居乡油菜花海 仙居乡供图


这里,就是仙居。


这里,四季流转,美景成串。


图片
绿色转型产业兴

夏末秋初,走进仙居乡黑峪村,山岗葱茏,芍药、知母、党参等药材次第成行,长势正旺。一幅“药材旺、农户忙、产业兴”的乡村振兴图景正生动铺展。


“八年前,这里还是杂林荒坡。”黑峪村党支部书记李明宝感慨道。彼时,村民靠种水稻、油菜过日子,亩均收益不足500元,村集体年收入不到3万元。


图片

仙居乡供图


改变始于2017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村党支部带头引进湖北道地药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流转千余亩土地。然而第一批流转的170亩芍药地,因管护经验不足,成活率不到七成,企业一度萌生退意。李明宝干脆搬到基地边上,天天巡地补苗、盯水护墒。


“再难也得守住。”李明宝说。为了让药田“活”下去,他到安徽亳州——全球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一边打听市场行情,一边寻路子、想办法。


“芍药是‘长线’,得有‘短线’来撑。”他最终选择套种知母、丹参等速生药材,用短周期、快收益的方式,稳住产业根基。


图片

黑峪村芍药花海 


如今,黑峪村芍药花种植面积超2000亩。


一村独花难成锦,成片连建才是春。在黑峪村带动下,黑峪、银井、七井及周边石桥驿镇、宜城市刘猴镇等地13个村也集中种植芍药、知母、牡丹等中药材,面积8000余亩。


“绿水青山的价值,正在变成实实在在的收益。”李明宝说,下一步将建烘干车间、初加工中心,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山里药”走得更稳、销得更广。


图片
生态惠民百姓富

一垄垄药苗,让闲置的土地“活”了起来,也让乡亲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午后阳光洒在新屋村3组周桂年和陈月善家门口,老两口的房屋是两年前修缮的,依墙角而立的桃树枝头挂着果子,院子里的水泥地干净平整。


“家有16亩地,自从前年开始帮忙做工,家里的年收入快翻番了。”陈月善笑着说。每年播种、施肥、除草时,他们夫妻俩都会去村里的中药材基地干活,劳动强度不大,还能带来稳定的收入。周桂年补充道:“不用出远门,在家门口就能干活挣钱。”


图片

《南河风光》 张忠华摄于东宝区仙居乡


“这几年变化大得很。”村党支部书记李晶说,村里利用荒山、坡地发展中药材产业,带动60多名村民就近务工,其中半数以上是留守老人,人均年增收七八千元,有的家庭一年多进账一万元。新屋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集体种植面积500余亩,还带动群众自发种植200余亩。


图片

何家村的瓜蒌产业 视频截图


何家村也不甘落后。村党支部书记廖奎发带头,结合本村气候、土壤等资源优势,选择瓜蒌作为主导产业,并推行林下经济,年均带动务工500人次,户均增收5000元。产业还辐射周边5个村,累计种植500亩。


今年,廖奎发又盯上魔芋种植产业。年初,他跑到恩施取经,回来挑选出10亩地作为试验田。起垄、播种、施肥、除草,他一项不落。“别人能办成,我们也能办成。”他说,一亩魔芋,预计5000斤产量,亩均收入可达3万元。


图片

何家村的特产 图源仙居金钥匙


如今,仙居乡中药材、瓜蒌、魔芋齐头并进,荒山坡地变增收田。据乡里初步统计,依托产业发展,预计拉动2025年农业总产值增长3.6%,带动4000余人次就业,户均增收3000余元。

图片
农旅融合乡村旺

生态美了,产业旺了,人气怎么聚?仙居乡盯上“水文章”。


今年夏天,北河坝下,“水韵仙居”吸引大量游客,成为新晋“打卡地”。原本荒废的溪流河滩,经过村企合力共建,几天时间便把杂乱的河滩收拾出新模样:碎石清了,沙地平了,护栏立了,人气也聚起来了。


6月初,仙居社区党总支书记罗东一句话点燃了大家的干劲:“就在河坝下,建个安全的戏水天地,让城里人也来感受咱们的清凉。”


图片

《北河水库》张发清 摄


如今,溪水清凉,林荫掩映。黄聂村村民李倩带着一岁多的孩子玩水,一旁的小孩手里拿着水枪打水仗,溅起一串串晶亮的水花。岸边的老人坐在树荫下纳凉闲聊,偶尔伸脚探水,沉寂多年的河滩,如今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夏日乐园”。“今年夏天特别热,每天下午都带小孩过来消消暑,这里安全,也不花钱。”李倩笑着说。


“财气”跟着人气来。岸边浓荫下,“共富市集”一字排开:本地西瓜、香梨、桃子……周末时,村里的大厨还摆上“流水席”,游客们能就地吃上热腾腾的农家菜。自6月底开放以来,“水韵仙居”单日最高客流达2000人次,累计带动农产品和餐饮销售超20万元。


“我们设计了‘春花、夏水、秋实、冬酿’四季精品线路,打造‘仙品、仙游、仙药’三条主题路径,同时发展精品民宿、农家乐和红色研学等沉浸式体验项目。”仙居乡党委书记张琼说,“如今,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提升,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也形成了‘近悦远来’的良好生态。”

编辑: 余琴 【打印】 【关闭窗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关注京山市全媒体矩阵

默认标题__2025-01-26+09_47_50


   热点资讯
 

       中国·京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今日京山新闻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京山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稿件开头注明“据今日京山新闻网消息:(记者:XXX)”,所有转载的图片还需注明“记者:XXX 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含有少量的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友情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光明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湖北    中国长安网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地方频道: 荆楚网    荆门新闻网    钟祥新闻网    天门网    随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    孝感网    三峡新闻网    鄂州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瑞安科技
本站所刊登的今日京山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京山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线索\短视频征集,请发送至376872700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4-6210101 举报邮箱:jssrmtzxxmt@163.com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7026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20004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7420047
鄂新网备:1009-0009 | 公安备案编号:42082102000001 鄂ICP备160001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