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专题专栏 > 域外关注 >
产业规模五年复合增速40%,今年将破1500亿元 湖北AI产业“刷新”全国显示度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5-10-30    【字体: 】      0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宇

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公布,其中人工智能一词共提及8次。10月29日,省政府办新闻办举办“‘智涌荆楚·赋新未来'——湖北省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产业发展亮点及相关进展。

全省人工智能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家

“今年1至9月产业规模超1100亿元,同比增长近30%,居中部前列,预计全年将突破1500亿元。”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朱万奎会上介绍,湖北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持续攀升,近五年复合增长率接近40%。

产业能级的提升,离不开企业主体的集聚与成长。截至目前,全省人工智能企业1215家,较去年全年增长49%。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已突破800家。特别是武汉有9家企业入选2025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50,显示出强劲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潜力。

“努力发挥企业‘出题人’和‘答题人’作用。”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冯艳飞表示,人工智能前沿创新分新秒异,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愈发凸显。近三年,省级人工智能科技项目企业牵头占比增加至70%,人工智能领域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90%以上由企业牵头,省级重点实验室70%以上有企业参与。今年以来,湖北新批复龙头企业建设汽车具身智能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机器人控制与驱动技术创新中心,助力具身智能新形态加速落地。

企业牵头推动的协同创新已结硕果。以东风汽车牵头的湖北省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为例,自2022年成立以来,该联合体经过两次扩容,已汇聚44家产业链上下游单位,不仅成功发布多款高端车规级智能芯片,还孵化出1家高新技术企业,展现出强大的产业带动能力。

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浇灌。长江产业集团党委委员、总会计师陈勇透露,该集团已在人工智能相关领域设立了10余支投资基金,投资金额超110亿。目前正在筹建新一轮总规模20亿元的“长江人工智能基金”,重点聚焦智能硬件、算力基础设施、“AI+”行业应用等核心赛道,精准赋能掌握硬核技术、具备创新商业模式与广阔市场前景的优质科创企业。

抢抓具身智能发展机遇,省科技厅也正推进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设周期5年、总规模5亿元的湖北人形机器人联合基金重大专项,央地协同推进人形机器人前沿创新,努力产出更多从0到1的突破。

一批“首发首创”产品加速涌现

超高层闪存芯片等技术国际领先、国内领跑;芯擎科技7nm智能座舱芯片打破高通公司垄断、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7%;紫东太初4.0多模态推理大模型在多个方面超越GPT-5;全球首个L3级智能架构岚图天元智架、全球首台集成AI芯片与AI大模型的“华中10型”智能数控系统等面世……

一大批原创性标志性成果和“首发、首创”产品加速涌现,正是湖北将科技创新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的生动体现,其背后离不开持续巩固的平台支撑与日益增强的人才集聚效应。

创新平台方面,湖北建成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等87个人工智能领域重大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40家省级中试平台中,武汉长江计算服务器中试平台、湖北省智能制造中试平台分别聚焦人工智能算力、智能终端等领域,九峰山实验室是化合物半导体领域产业最先进、规模最大的科研与中试平台。

人才集聚方面,湖北目前汇聚了21位人工智能相关领域院士,每年培养人工智能专业人才超5000人。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34所在汉高校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或人工智能学院,针对性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

陈勇介绍,长江产业集团正启动实施“长江博士创业计划”,组织长江博士创业大赛,发起设立长江博士创业基金,打造长江博士创业园、筹建海外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面向“人工智能”,通过“赛事+基金+园区+服务”的系统化服务,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来湖北创新创业。

推动人工智能在千行百业加速渗透

坚持以用为导向,湖北持续畅通转化渠道,拓展场景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在千行百业加速渗透。

今年10月,全省首批发布106个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涵盖医疗、交通、工业制造、具身机器人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成果。

例如,武汉建成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自动驾驶应用领跑全国;宫颈细胞智能诊断等8个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入选国家试点;“神农”“天问”人形机器人已联合同济、协和医院开发导诊、术前问诊等应用;“劳动者”人形机器人导览、讲解等场景应用落地花湖机场。

全省各地也积极发挥本地优势,加速形成全域协同、多点支撑的发展态势。比如,武汉光谷聚力打造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南太子湖创新谷全力冲刺“全球自动驾驶第一城”;襄阳、十堰依托雄厚的汽车产业优势,深耕智能网联和智能座舱领域,加快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宜昌充分发挥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优势,着力打造算力大数据产业示范区;鄂州则凭借花湖国际机场独特优势,打造智慧物流、数字贸易等创新场景应用。

“突出引领性,打造高水平应用基地。”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毛明天介绍,立足国家所需,湖北研究谋划了“人工智能+综合交通”“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城市治理领域+韧性城市”等一批重点储备项目。下一步将逐步向光电子信息、大健康等优势领域拓展,努力将湖北建设为“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创新发展增长极,为服务国家“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作出湖北更大贡献。

眼下,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在高质量编制湖北省“十五五”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为未来五年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谋划战略蓝图,加速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关键技术领先、特色应用引领、软硬件协同发展的现代智能产业体系。

据悉,湖北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意见,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基础要素支撑、企业创新能级、普惠应用场景、协同创新生态等重点,进一步培育壮大智能经济,加快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坚实支撑。

编辑: 邱超杰【打印】 【关闭窗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关注京山市全媒体矩阵

默认标题__2025-01-26+09_47_50


   热点资讯
 

       中国·京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今日京山新闻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京山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稿件开头注明“据今日京山新闻网消息:(记者:XXX)”,所有转载的图片还需注明“记者:XXX 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含有少量的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友情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光明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湖北    中国长安网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地方频道: 荆楚网    荆门新闻网    钟祥新闻网    天门网    随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    孝感网    三峡新闻网    鄂州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瑞安科技
本站所刊登的今日京山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京山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线索\短视频征集,请发送至376872700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4-6210101 举报邮箱:jssrmtzxxmt@163.com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7026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20004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7420047
鄂新网备:1009-0009 | 公安备案编号:42082102000001 鄂ICP备160001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