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特稿】旧房变新家 幸福来敲门
时间:2022-05-20 来源:京山市融媒体中心
我市老旧小区5943户居民—— 旧房变新家 幸福来敲门 曾经众人羡,如今众人嫌。 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旧小区,历经岁月的变迁,患上了“老年病”:脏乱差,老破小。年轻人不愿住,老年人不想住。 旧改施行,老房子打了个“翻身仗”,再成“香饽饽”。 2019年启动改造工作,2020年全面试点,2021年全力推进,2025年全面完成,我市老旧小区改造提前谋划,统筹安排,310个老旧小区紧跟时代脚步,改了旧貌换“新颜”,换了新颜提“气质”,有了气质增“智慧”,一个个道路平整、配套完善、干净整洁、和谐宜居的新家园满城新生!
从旧貌到新颜 “谢谢你们为我们办了件大事,你们辛苦了。”5月5日,棉纺厂家属区居民代表自发来到新市街道办,将一面写有“为民办实事,心系老百姓”的锦旗双手送给了新市旧改办工作人员,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位于新市城区的棉纺厂家属区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早些年备受当地人喜爱。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当年风光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严重破损的路面、严重积水的院子、严重老化的污水管网。 改变,源于一项民生工程——老旧小区改造,旧貌焕新颜。 “我们通过前期摸排、走访,充分征求居民的改造意见,将小区存在的问题报至有关部门进行审定,并及时进行改造升级。”新市街道办分管负责人陈水平告诉记者,施工过程中做好对接工作,挨家挨户探讨、修改方案。整个工程建设也有户主代表进行监督,工程结束后还会进行测评,测评满意了才可竣工。 700平米的绿化规整、8600余米的道路刷黑、近3000米的雨污分流,外加路灯照明、消防、违建拆除等,410万元的施工金额,分分用在了“刀刃”上。看着焕然一新的小区环境,居民张大爷笑开了颜:“现在污水不再返流,管道不再堵塞,道路也平整了,我们的生活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像棉纺厂家属区这样的老旧小区,在我市共有310个,涉及1045栋21078户,建筑面积达187.19万平方米,任务不可谓不艰巨。费时三年,耗资1.3亿,目前已对全市51个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惠及5943户居民。 以旧换新,以新换“心”。“今年我们将投资4100万元,继续对47个小区2727户住房进行改造,把惠民工程做到群众心坎上。”市房产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智龙表示。
从新颜到宜居 5月16日,新阳小区36楼栋外墙上,一部透明敞亮的加装电梯已经初具雏形,工人们正在安装电梯相关设备,预计下个月初便可投入使用。 “我今年65岁了,腿脚不灵便,上下楼太‘造业’。有了电梯后,一开一关,就能到家门口,太方便了。”家住三楼的熊大爷对电梯安装赞不绝口。 该栋楼步梯为主,楼层高,老年人多,加装电梯的意愿一直都很强烈。经全体居民协商达成一致后,电梯一事终于在去年10月份有了“新眉目”。 “总共花费35万元,楼层越高,交的钱就越多。”据楼栋长苏祖勋介绍,一二楼不出费用,同意就行,从三楼开始一直到顶楼,资金分摊到户,每户最多花费4.5万元。 小区改造,不仅圆了居民的“电梯梦”,还解了一个困扰居民20多年的“老大难”问题:施划停车线2635米,增设标准停车位455个,从此停车不再难。 “当年小区建设的时候,没有考虑停车位,各家各户的车子到处停。”小区居民代表黄月斌告诉记者,他们11栋楼2个单元28户,只能停下4辆车,现在改造后,有20个停车位,再也不用为停车发愁了。 小区“好看”更“好住”。这一点,热衷于健身的王太太举双手赞同。小区改造前,王太太总要走很远的一段路到最近的公园去健身,现在小区门都不用出,随时随地就能健身打卡。 “除了增设健身器材外,树荫下还增加了很多石桌石凳,供居民们休闲纳凉。”王太太说,小区里有幼儿园,有网球场,还新建了一处标准化篮球场,大家生活乐趣多。 在京山,宜居同“美颜”一样,是老旧小区改造的“标配”。不止新阳小区,检察院家属区、教育局家属区、农业局家属区等小区改造纷纷“改”出了新面貌,“改”出了新生活。
从宜居到智能 “每次回到小区里,我就安全感满满。”家住市人民医院家属区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小区大门安装了智能道闸及监控设备,同时还引入了智慧快递箱,电动摩托车和汽车充电装置,智能灯杆等设备,一切尽在掌握中。 市人民医院家属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共6栋楼,建筑面积超过28000平方米。改造前,公共设施老旧,常年缺乏维修,监控、路灯等设备不时出现失灵现象;改造后,水电路网消防全面升级,还抓住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契机,给小区植入了“智慧芯”,同新建小区一样实现智慧化。 谁能想到,老旧小区改造也能改出“智慧范儿”。据新市街道办分管负责人陈水平介绍,除了人民医院家属区外,市国税局家属院、市交通局家属院、市政府西院、市农业局家属楼等老旧小区也不甘落后,纷纷迈上了智慧化的步伐。 老旧小区智慧化改造,资金如何保障?据了解,单位(物业)小区由单位或物业公司兜底,有老旧小区改造任务的由老旧小区改造资金补助一点,运营商解决一点,共同助力小区智慧化改造。改造上必须建好出入口人员识别门禁或人脸检测视频监控、出入口车辆识别门禁或车辆识别视频监控、公共区域视频监控、楼栋单元智能门禁、安防中心等内容。 老旧小区改造任重而道远。“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打造‘六有’老旧小区,有完善设备,有整洁的环境,有配套的服务,有长效的管理机制,有特色文化,有和谐的邻里关系,让老旧小区住户能够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幸福感。”市房产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智龙说道。
个案解读:谁不夸咱小区好 褪色掉皮的墙面粉饰一新,残破坑洼的路面平整刷黑,闲置不用的空地栽上花花草草变身小游园……走进检察院家属区,犹如走进城中公园,老人面目慈善,大人相亲相爱,小孩欢声笑语,一派和谐、温馨、美好大家庭的氛围。 这样舒适惬意的好日子不过近两年才得以乐享。检察院家属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年久失修失管,近些年来,道路损坏,电线老化,下水管道堵塞等一件件糟心的事儿时有发生,令居民们很头疼。 一搬了之?舍不下这里的人和物;继续安居?基础设施落后不宜居;改造提升?资金是个大难题。 “我们小区跟他们大城市的小区没法比。”小区居民江莲芝在检察院家属区住了42年,2009年退休后去苏州带了几年孙女,见了大世面。“他们那边小区地面一尘不染,出门就有大公园,各方面都好。”江莲芝坦言,2020年8月回京山后,小区跟以前还是一个样,电线、网线私拉乱接,扭成一团挂在半空中,如同一张张“蜘蛛网”。 一个月后,检察院家属区迎来了旧改项目,情况大变化。居民收到了意见征求书,征集改造意愿,征求改造内容;根据摸底情况制定改造计划,概算费用、资金筹集方案、后续管理等一并包括在内;公示结束后申报确定,形成项目清单。随后,施工单位“大展拳脚”,雨污分流1097米,道路刷黑2500余米,绿化规整1900平方米,设置停车位59个,还统一更新了防盗网,进行了立面粉刷,强弱电管线一律规整入地。 不到半年时间,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跟改造前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今年68岁的江莲芝也不再挑剔了,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小区改造后,环境好了,心情好了,身体也好了,在这里再住上个十几年,我们也心满意足。”她指着旁边的一株对节白蜡,骄傲地说,“你看这一株树都要好几万呢。” 新小区,新气象。今年年初,江莲芝有了个新身份:小区老年支部书记,兼职老年人体育协会、老年协会、老年学学会三个协会分会长。小区入口处右边的两间房子便是活动场地,桌椅、空调、书画等应有尽有。 “接手后,我将组织开展多项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将活动室打造成老年人的另一个家,积极争创“示范老年支部”。”江莲芝表示。
评论:老旧小区改好更要管好 住房乃民生之本,牵系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组专班,拉清单,强督办,一大批“老破旧”变身“高大上”,居住环境变美了,配套设施也全了,居民的笑脸也多了。 据统计,从2019年启动改造工作到2021年全力推进,短短三年时间,全市51个小区旧貌换新颜,5943户居民从中获益。今年向上争取立项批复的还有40个小区,资金达3000多万元。待到2025年,全市310个老旧小区改造将全面完成。 改造后就能一劳永逸了吗?远远不是。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关乎群众生活品质的重要民生工程,也是城市精细化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改造后的后续管理依旧不能掉以轻心,管理多一分,小区美十分。 要推进党建进小区,让居民有“主心骨”。“大党委+大综治”是我市社会有效治理的重要法宝,老旧小区改造后,也应该把这一“法宝”学起来、用起来。要建立市直单位包联老旧小区工作制度,引导老旧小区加强党组织建设,成立业主委员会或居民自治小组,分类推进成立党小组或党支部。 要推进物业进小区,让居民有“大管家”。老旧小区建设久远,设施老化,人员构成复杂,职能单位很难管,时间一长,就容易引发多种问题。小区改造有了新面貌,也要有气象,要征求居民意见,做好前期摸底工作后,逐步引入规范化物业服务,加强户主与物业公司的沟通与监督,共同把小区环境美化好,设施维护好,家园建设好。 三分改造,七分管。只有做好小区改造的“后半篇”文章,老旧小区才能“永葆青春”。 (全媒体记者 石文芳) |
|||
|
- 上一篇:市直部门及双管单位重点工作调度会议召开
- 下一篇:全市产业类重点项目建设调度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