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生·看变化】会仙河改造项目:治理暗河让城市“血脉”更畅通
时间:2025-01-26 来源:京山市融媒体中心
排水管网是城市“毛细血管”,承担着城市污水、雨水排放任务。作为城市“血脉”的重要组成部分,会仙河的改造工程备受广大群众的关注。1月23日,记者前往位于钟鼓楼路与东门路交汇处中长廊的改造现场一探究竟。 会仙河是一条横跨京山城区南北的城市暗河,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河道由毛石石屑混合砂浆砌筑,路面再加盖预制混凝土盖板建成。由于年久失修,水流长期冲刷,导致渠道挡墙多处垮塌,梁板钢筋严重锈蚀,存在结构性隐患。 “沿线商铺、住户约有160个污水直排口,对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雨污混流加上建成以来一直没有完全彻底地清淤,导致排水渠堵塞严重。”项目施工负责人李继东表示,该河道最宽处3.98米,最窄处1.6米,高不足2米,河道容量极其有限,淤积最严重时离顶板不足50厘米。 2024年4月,一场大雨打破城市的宁静,招商城区域发生内涝,市人民医院、武环小区等区域也被淹,危及周边居民和商户的人身财产安全,清淤疏流刻不容缓。根据应急抢险要求,市住建局对会仙河进行了清淤和安全隐患整治,并积极开展河道清淤、挡土墙、预制板加固、新建箱涵、河道雨污分流等工作。 “河道淤泥深厚、空间狭小、环境封闭不通风,大型工程机械根本下不去,河道清淤、污水管网铺设、大部分混凝土浇筑作业只能通过人工进行。”李继东指着正在作业的工人介绍道,由于中长廊位于城区中心位置,周边住宅、商户多,开工前已被建筑压盖,不具备大范围开挖及改造的条件。 为确保施工安全,避免工人沼气中毒,前期已组织施工单位进行敷设照明设施,开挖通风口,确保地下空气流通。同时,施工前,工人们都需要全副武装,戴上安全帽、口罩,穿上橡胶防护服进入河道作业。无论是肆意飞溅的污水,还是令人作呕的气味。工人们仍然坚守岗位,争分夺秒地抢抓工程进度。 会仙河项目改造工程也得到了周边群众的一致认可和支持。在中长廊经营厨具家电生意的商铺老板祝新丰,主动让出一部分商铺经营区域,为施工队提供用电支持。他说:“以前每到涨水时,出行很不方便,会仙河改造确实为广大群众办了一件实事,我一定全力支持这项工作。” “这项工程既是居民家门口的‘关键小事’,也是京山城市环境治理的‘民生大事’。项目建成后,将消除结构性安全隐患,提高河道过水能力,解决污水直流问题,改善周边群众生活环境。”据市住建局副局长黄卫平介绍,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全段清淤清杂清堵工作,已完成底板垫层砼840米,污水管网开槽600米,已制作安装会仙河内污水管300米,预计2025年4月份完成所有建设内容。 (全媒体记者 陈磊 罗敏彰 沈可云) (责任编辑:陈诗雨 ) |
|||
|
- 上一篇:我市组织收听收看省委农村工作会议
- 下一篇:何洪涛带队走访慰问老干部及优秀人才